作者:本刊记者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从201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到去年报告中“解民生之忧,谋民生之利”,再到今年报告中“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江苏省始终把民生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形成全省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共进的生动局面。
无锡:“菜单式服务”暖人心
无锡锡山区9个镇(街道)114个驻村工作组为当地群众开出“民生服务菜单”,真心实意提供“菜单式”服务,让党员干部身子沉下去,进一步拉近了与普通群众的距离。
“菜单式”服务的最大特点,就是将过去群众来回奔波办事变成政府主动“零距离”上门服务。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社会保障、公共管理、利益诉求等已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率,成为政府部门需要思考和解决的课题。锡山区在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队伍服务群众的基础上,发动9个镇(街道)相继组建114个驻村(社区)工作组,成员主要由镇(街道)领导与职能站所干部等组成,在走村入户倾听群众意见后,科学制定“民生服务菜单”,并随时为辖区群众“上菜”。“民生服务菜单”上的服务栏目细分达20多项,包括村民重新就业登记、申请小额创业贷款、办理居家养老手续、调整流转土地租金等,并且还可按照群众意愿定期更新。“围绕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力求使干部们烹调的菜肴更合群众‘口味’。”该区相关负责人解释。如今,该区已向群众共计发放3.65多万份“民生服务菜单”。
东海:“民生直通车”直通百姓心窝
面对网络民意诉求,东海县因势利导,从2010年起就成立县网络新闻服务中心,2011年3月“西双湖论坛”正式上线运行,2012年“民生直通车”网络问政平台正式开通,秉承“百姓事、网上办”的工作理念,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
据了解,东海县网络新闻服务中心针对群众反映的网络诉求,第一时间发放《网络舆情通知书》,督促各部门单位及时办理解决,根据网络问政平台一周内的群众网络诉求,网络新闻服务中心编写《群众网络诉求办理情况报告》,报送县主要领导和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参阅,加大对各部门办理情况的督查与考核力度。同时,县网络新闻服务中心就群众比较关心、反映较多的民生问题解决情况,会同县软办、督查办实行“回访”制度,实地了解舆情办理成效,对仍未落实到位的问题,再进行跟踪催办和报道,督促相关单位抓紧落实和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个网络问政平台的建立,架设了地方党委政府与老百姓之间互通联系的桥梁,并依靠系列制度来保障网络问政有效开展,及时解决老百姓投诉的民生问题,将平台做大做强成为地方服务民生的品牌。
苏州:“出租屋超市”解社区治安难题
在苏州吴中区郭巷街道国泰社区,依托社区警务室建立的“出租屋超市”,有效破解因租房带来的各种治安案件。由于租房整个过程都在警方“眼皮”下,房东和租客都非常放心,“出租屋超市”很快受到群众的欢迎。
国泰社区于2011年12月依托社区警务室,成立“出租屋超市”。房东有房出租,警务室民警负责信息录入,并通过社区电子显示屏公布;有人想租房,向社区警务室民警提出要求,找到合适房源后由民警陪同看房;一直到最后签约时,租房合同的提供也由警务室负责,并监督签约,还不向双方收取中介费。该模式自推出以来,国泰社区流动人口的动态管控率上升32.6%,真正做到了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社区内入室盗窃、盗窃电动车等各类侵财型案件下降137%,辖区治安环境明显好转;辖区出租房在警务室的登记覆盖率达98%以上。“出租屋超市”使租房更规范,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大大减少;居民们切实感到放心租房等好处,主动提供信息或配合调查,使警方掌握暂住人口信息的工作大为便利,社区治安环境不断改善。
南通:“片律”贴心服务暖社区
在南通,社区居民习惯性地依据“片警”的称呼,把社区律师叫作“片律”。他们说:“片警是保护神,片律是自家人。”
2012年4月8日,作为律师为民服务的创新举措,南通市律师协会在全市推广建立“社区律师工作室”,组织全市726名律师与861个基层社区结对,标志着社区居民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身边律师。南通律师固定地将每月8号确定为“社区法律服务日”。每到这一天,片律们自觉走进社区律师工作室,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制宣传,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帮助解决社区矛盾纠纷,做好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当好社区法律顾问,把社区建设和管理引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即使在非服务日,居民也可以24小时直接与片律联系,咨询法务问题,预约服务日期。对疾病、年老、残疾等行动不便居民,片律们还主动提供上门服务。
张家港:“五个一样”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因为强调普惠,张家港的新市民子女没有失学之忧。多年来,张家港义务教育年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该市无重点学校、重点班。
教育均衡,首先体现在公平。在张家港,新市民子女和本地学生共享“五个一样”:一样免学杂费、课本费、讲义费、信息技术费等;一样乘坐校车且享受财政补贴;一样享受每生每年1200元的“阳光午餐”补贴;一样享有参加各项比赛、社会实践和评先评优等权利;一样根据中考成绩进入相应的普通高中或职业中学就读。为推进教育均衡,张家港还出台一个“不平等”规定:农村骨干教师的工资要超过市区骨干教师的工资,农村学校工作的骨干教师奖励和津贴标准是城区骨干教师的一倍。“校长交流任职”、“组团支教”、“农村学校教师专项培训”等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使张家港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快速崛起。
丹徒:多轮驱动架设“创业就业桥”
去年以来,丹徒区多措并举推动创业就业,成立家庭服务业协会,推进家庭服务机构发展,规范家庭服务业市场,同时引导家庭服务业就业。
提高就业能力是实现稳定就业的有效途径,丹徒区加大力度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引导各培训机构向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三位一体”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和成功率,免费开展机械加工、船舶制造、服装加工、高效农业四大类18个工种以及创业技能培训班共计219期,培训各类就业创业人员10800人。培训后的就业、创业成功率分别在90%和60%以上。在扩大就业的同时,丹徒区为加强就业质量和稳定性,给求职登记者和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建立跟踪服务台账,全面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了解就业创业意向,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和帮扶。区、镇、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累计为3512名求职登记者和2452名准备创业者建立跟踪服务档案。对已实现就业的求职登记人员和创业成功者,定期开展就业创业质量跟踪回访调查,根据被回访者的合理需求,开展“一对一”个性化服务。
结语:增进民生幸福,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改革创新是动力。无论是创意性的“菜单式服务”、“民意直通车”、“出租屋超市”、“片律”,还是传统性的“教育均衡”和“创业就业桥”,江苏省各地都在顺应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兑现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但是,改善民生永远都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全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我们正在路上……□
责任编辑:许 筠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