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核心价值观 引领时代“精气神”

发布时间:2014-03-17    

 

共同的价值目标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寻梦途中的灯塔,有了这座灯塔,我们才能永不偏离正确航向,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的“三个倡导”和24字基本内容,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积极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高度契合,也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愿望,就是现阶段中国人民的精神灯塔。向着这座灯塔启航,使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愿望成为全民共同信念和行动准则,必须坚持一手抓教育引导,一手抓实践养成,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全社会涵养浩然正气,引领时代“精气神”。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以知导行,着力增强认知认同。知行统一,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知的过程就是宣传教育的过程,就是普及化社会化的过程。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在深入宣传普及、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使其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入脑入心。要把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讲清楚,引导人们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要创新教育引导方式,坚持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力争使大多数普通人受教育、受感染、受激励。要善于运用大众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加强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最大限度唱响正气歌,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既要注重激发内心自觉,也要强化外在激励约束。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就是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土壤。要把增强全社会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引导人们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弘扬正气,还得压得住邪气。在人们反映强烈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上,对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对那些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不能手软不能姑息,该批驳的批驳,该矫正的矫正,不能黑白颠倒,混淆视听。对于涉及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司法公信的问题,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予以遏制、加强惩戒。要把抓道德建设与抓社会治理结合起来。针对经济社会剧烈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道德两难、责任缺失等现象,在社会治理上对症下药,把重点放在建立引人向善的正向机制上,确立好人好报、恩将德报、善为义报的正向效应,不断集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信心和动力。

践行核心价值观,党员干部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每一名社会成员应自觉行动。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党员干部是表率。所谓“道德定于上,百姓化于下”,“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十八大报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党员领导干部在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状况如何,对全社会公众起着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大导向作用。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是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不是哪个群体、哪个机构、哪个人的事,而是全体公民的事。人人参与、人人践行,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每一个社会成员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它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积小我为大我、聚个体为群体、集小气候为大气候,就能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正能量不断发扬光大。

江苏大地历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江苏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精神以及“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等,在不同时期给全省人民以巨大的精神鼓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确立,鲜明地亮出了我们国家与民族的精神底色,也给江苏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精神能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进一步提振全省上下昂扬奋发的“精气神”,凝聚起向上向善的蓬勃力量,为实现“两个率先”,谱写“中国梦”的江苏新篇章注入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尤 健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