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

发布时间:2014-04-18     作者:张爱民    

 

作者:张爱民

“……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2014年的春晚上,这首题为《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激荡人寰、感人肺腑、直达人心,戳中了亿万观众的泪点。舞台背景展示的“30年父女合影”一页一页翻过,传递的是心声、展示的是亲情、蕴涵的是感动。过年的意义,在这一刻,有了新的温暖和定义!

当然,时间都去哪儿了,拷问的不仅仅是一种父慈子孝、伦理亲情,以及对亲情无法弥补的愧歉。作为现代社会的每一个公民,尤其是党员干部,在感慨、震撼之余,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自查自问”,查查自己的时间究竟去了哪儿?问问自己的时间到底应该去哪儿?

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你知道,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钧、片言只语却意味深长,彰显的是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时间不是随风的无根物。抓在自己的手里,用好它,它就能让年华放出光彩、让人生积淀厚重、让梦想开花结果;反之,用得不好,将大量时间花在那些无聊的应酬、瞎忙的转悠、无为的折腾上,只能是浑浑噩噩、浪掷光阴。

人既是社会的人,需要创造公共价值,同时,人也是个体的,需要自我实现。没有价值创造,生命没有觉醒,或是被支配,或是被浪费,不能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这样的人生,其实就是未经审视的人生,就是最不值得过的人生。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指向明,才能行的端、走得正,才能眼中有物、心中有底、手上有法、脚下有力。时间到底应该去哪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改革部署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各方利益关系调整,其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摈弃杂念、全心投入,立足岗位实际,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勇于任事,以破解难题、深化改革,造福百姓、改善民生等的实效,为生命赢得鲜花和掌声。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漫长而又艰难的征程中,保尔·柯察金的这番话正是勉励每一名党员干部勇敢前行、奋力跋涉的嘹亮军号!

(作者系泰州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夏玉兰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