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化人才的使命与担当

发布时间:2014-04-18    

 

作者:刘西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文化关系国家兴衰和改革成败。文化底蕴深厚的江苏,正在抢抓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努力推进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我们青年文化人才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和江苏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发挥骨干引领作用,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积极投身江苏文化事业大改革、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洪流中去。

扩充文化总量。文化强省需要有强大的文化产业支撑。一方面,近年来江苏的文化产业总量不断增加,文化产业发展的势头迅猛,但与建设文化强省的需求仍不相适应;另一方面,省委、省政府大力加强文化强省建设,高度重视青年文化人才的作用,为我们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作为青年文化人才,一要担负时代使命。作为文化生产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文化产品创作的主力军,文化产业发展的急先锋,不断扩大江苏文化产量,扩充江苏文化总量。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文化产业中,增强江苏文化的影响力和软实力。二要投身体制改革。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号召,积极投身文化体制改革的主战场,通过改革清除障碍阻力,释放创新活力,迸发创作潜力,形成更加生动的文化产业发展局面,营造更加有利于文化事业发展的大环境。三要推动产业发展。转变“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将文化产业看作发展经济配角的意识,在着力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做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大文章。把文化作为江苏的重要产业来做,通过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动江苏文化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

挖掘文化存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发展文化事业,一方面要注重扩大增量,不断创造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抢占文化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努力做好存量文化的提炼与转化工作,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推动传统文化的形式创新。一是古代文化现代化。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善于把握和运用新兴媒体,用现代媒体技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嫁接改造,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二是西方文化中国化。做好西方优秀文化成果的引进、转化和改造工作,用中国话语、中国声音、中国风格阐释西方的文化精华。三是书斋文化大众化。文化产品不能成为文化人的私人园地,孤芳自赏,自娱自乐,谁写谁看,写谁谁看。文化的繁荣,不但要注重文化产品的生产,更要注重文化产品的传播,让优秀的文化走出书斋,把优秀文化的种子撒向大地,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先进知识的雨露,感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提升文化质量。当前,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转型,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文化发展也要摆脱粗放式的生产,摆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更加注重成果质量和社会效益。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文化人才要创作出高质量的文化作品,必须首先加强自身思想政治修养,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自觉用思想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我们前行。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克服浮躁思想,杜绝短期行为,努力创造更多的精品力作、传世名作、具有世界影响的大作。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分清是非曲直,辨别善恶美丑,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袭,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避免产出可能形成思想雾霾的文化产品。二要提高文化产品的思想含量。文化是思想的载体,没有思想的文化就没有灵魂。青年文化人才,要把思想性作为创作的重要原则,自觉反对庸俗、低俗和媚俗之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融入到文化作品当中,提高创作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把文化传播的过程变为思想传播的过程。三要提高文化产品的创作质量。自觉反对文化奢侈、文化浪费,反对过分追求形式、追求新颖,反对不顾一切吸引眼球,要靠过硬的质量赢得更多的读者听众观众网民博友。改变创作就是为了评奖、职称、名利等不良观念,确立文化产品的鲜明评价取向,把创作质量作为第一准则,把让民众享受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作为第一追求,深入生活,多接地气,努力创作反映现实生活、充满泥土气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

激发文化能量。文化作品和理论成果最重要的是在深层产生影响,达到“化人”的目的。一要激发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真正发挥文化愉悦、教育、引导老百姓的作用,用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把我们的文化作品转化为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的强大正能量。二要传播正能量。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注重对主旋律和正能量的正面宣传,而且要注重挖掘现实生活中潜在的正能量,旗帜鲜明地宣传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在现实生活中,文化人要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不在“扶”与“不扶”之间纠结,不在真理和谬误之间彷徨。三要转化负能量。当前,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少数人中的不良思想根深蒂固、“刀枪不入”,需要我们加强自身思想和能力修养,练就过硬的本领,用我们手中的“几把刷子”,慢慢浸透进去,在更深层次上影响内化人们的思想。

把握文化变量。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既有昂扬向上的主旋律与和谐的伴音,也有喧嚣刺耳的杂音、噪音,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相互交织,互相影响,文化领域中存在诸多变量。作为青年文化人才,要切实把握好文化变量,旗帜鲜明地维护红色地带,针锋相对地批判黑色地带,力所能及地改造灰色地带。一要巩固壮大腹地。增强阵地意识,积极参与传统的主流媒体建设,多发表一些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在主流阵地上多发出自己的声音。要自觉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坚决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袭。二要争取新兴阵地。互联网是没有硝烟的文化和思想战场,是各种势力和力量纷纷争夺的领地。青年文化人才具有近距离接触使用网络媒体的天然优势,要理直气壮地与互联网上的不良思想行为作斗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击敌对势力,争取中间力量。三要抢占世界领地。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美国出口第一位的产品就是文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青年文化人才要努力推动文化产品的输出和思想出口,缩小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贸易逆差,在软实力建设方面抢夺制高点。

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工作,省委宣传部也十分注重青年文化人才的选拔培养。作为青年文化人才,我们要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坐标中来审视,放到江苏文化强省、社科强省和“两个率先”的大背景下来布局,努力提升思想品位,加强素质修养,练就过硬本领,为建设宏大文化苏军、提高江苏文化软实力、推进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联研究室副主任、博士,省333工程人才)

责任编辑:张 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