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美丽溧阳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4-04-18     作者:盛建良    

 

作者:盛建良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改革红利”、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开辟的“政策空间”、常州市实施的“四大西进”战略,为溧阳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我市将以深化改革为主线、转型发展为主题,突出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突出工业强市,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实力

工业是溧阳的主体经济,新的一年,溧阳将继续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持之以恒做大总量、做优结构、做强实力。狠抓重大项目突破。实施“510”重点项目突破工程,围绕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城乡建设、生态文明、民生事业5个方面,各排出10大项目重点推进突破,助推全市经济实力快速跃升。抢抓宁杭高铁开通和上海设立自贸区的历史机遇,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对接北京中关村,开展精准招商。同时,强化项目的跟踪服务和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强化园区载体支撑。举全市之力加快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建设,切实提高各项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力争早日建成。围绕“产城一体”目标,深化园区北部城市设计和南部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快速推进“五大工程”,全面展现现代园区形象。进一步明晰镇(区)发展定位,加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展省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着力推进江苏中关村新时代创智园、江苏骏益科创园等孵化器建设,加快发展一批创新创业平台、科技研发基地和企业技术中心。发挥“龙城英才”计划、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科技镇长团等招才引智作用,加快引进一批领军型、技能型、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突出提质增效,在转型发展上谋求新突破

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把发展的立足点加快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加快工业转型。以“十大产业链建设”、“双百行动计划”和培育创新型企业为重点,认真梳理和定位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培育和壮大一批领军企业,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健康产业、软件与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速扩张,形成集聚。全面推进技术革新、装备更新和品牌创新,重点实施好156个技改扩能项目,鼓励引导传统企业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传统支柱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农业转型。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集中精力抓好农业现代化七大工程的组织实施,继续保持全省现代化试点工作第一方阵地位。深入实施“提升南山、开发北山、中部联动”的开发战略,重点抓好天目湖、曹山、瓦屋山等三大农业板块建设,全力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现代农(渔)业产业园区。加快服务业转型。围绕“全域一体、全国一流”的目标,不断创新符合现代旅游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和旅游产品,加快实现溧阳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深入推进天目湖“三区同创”工作,巩固提升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力争早日实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目标。持续放大“中国长寿之乡”品牌效应,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与文化、农业、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物流、健康养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筑业转型。依托“中国建筑之乡”品牌,强力推进建筑强市战略,全年施工产值力争突破560亿元,特级资质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三、突出生态文明,着力打造美丽溧阳新名片

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为载体,全力构建生态规划、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文化四大体系,探索具有溧阳特点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全力改善生态环境。重点做好“蓝、清、绿”三篇文章:大力实施“蓝天工程”,深化雾霾治理,建立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深入推进“清水工程”,建立全市性水源保护机构,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大重要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力度,护好溧阳的“大水缸”;坚持不懈实施“绿地工程”,抓好矿山宕口的修整复绿工作,切实加强对超限超载行为的源头治理。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突出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监管减排“三大重点”,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推进工业、服务业污染物减排,积极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绿色增长、园区生态化改造、企业清洁化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按照“淘汰关闭一批、技改提升一批、转型发展一批、外迁转移一批、招引新增一批”的要求,强力推进城区企业搬迁工作,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城市核心区工业企业“清零”。着力建设生态文化。注重培育生态价值理念,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生态优先的政绩观、广大企业经营者树立绿色经营的财富观、全体市民树立节约环保的生活观。注重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积极培育绿色消费文化,推动生态文明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努力形成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生态消费的社会氛围。

四、突出新型城镇化,构建宜居宜业的生活空间

抓住当前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积极开展具有溧阳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以大手笔的规划、高品质的建设、精细化的管理,努力打造集品质、品格、品位于一体的良好生活空间。做精城市品质。坚持适度超前、注重整体的原则,立足到2030年建成50万人口以上城市目标,开展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加大燕山新区开发建设力度,抓紧实施商业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打造新区核心商业区。高标准推进交通路网建设,以大交通拉开城市大框架,加快构建城区与南片区之间更为快速、便捷的交通体系。稳妥实施旧城改造,大力推进城市违建违停、乱堆乱放现象的整治,真正通过改造来改出老城区的通畅、美化和文化,使老城区、新城区与景区各具特色、交相辉映。做美乡村集镇。健全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南渡镇、社渚镇中心镇建设,提高全市各个集镇包括被撤并乡镇集镇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统筹实施农村道路通达、河道河塘清淤、农村绿化美化、垃圾统筹处理“四位一体”管理,注重保持村庄原始风貌和文化传承,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整体水平。

五、突出民生改善,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让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注重保障改善民生。把富民增收作为民生幸福的核心,倡导诚实劳动、勤劳致富的理念,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重点突出农民、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工作,健全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着力提高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民生工作的普惠性、制度性、长效性。加快富民强村步伐,深入推进“双挂双促”帮扶行动,大力发展物业经济,确保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70万元。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市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志愿者公益服务、“溧阳好人”评选等活动,深化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和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各项基础创建工作,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和引导舆论的能力,为全市改革发展提供优良的舆论环境。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围绕“平安溧阳”、“法治溧阳”建设,深化“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推进省“技防城”创建和“设防城市”长效管理,积极开展各类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及时化解和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作者系中共溧阳市委书记、溧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尤 展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