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践行群众路线的制度保障

发布时间:2014-04-18     作者:南京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    
 

南京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获得人民拥护,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成就的法宝。随着我们党长期执政,群众路线的贯彻遇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如何巩固教育活动的成果,形成全面践行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使平时出现的问题不积累,使解决了的问题不反弹,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靠制度贯彻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只有从制度上解决了群众路线的长期坚持问题,才能使我们党的干部始终不脱离群众,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建设成为人民群众高度信赖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依靠制度才能把群众路线的要求全面落到实处。根据党的任务的要求,党所处的历史环境的变化,以及党的干部的状况,把党对群众路线的政治要求转换成为一种系统的制度安排和工作习惯,使群众路线的贯彻不随干部个人思想行为的偏好而发生变化,才能够比较好地避免干部在执行中随意而为,提高干部全面践行群众路线的能力和水平。把群众路线的贯彻提到用制度来保证的高度,是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和历史使命决定的。

依靠制度才能有效解决违背群众路线的问题。多年来,一些干部把群众路线的要求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实际却并没有认真去做或没有坚持去做,出现了违反群众路线的现象也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这说明我们的日常制度约束有明显不到位的问题。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表明,把群众路线的要求上升到党的日常制度规定的层面对干部进行严格约束和检查,使干部不敢贸然违反,才能从源头上抑制或减少各种问题的发生。

依靠制度才能保证群众路线的持久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的核心在于能够持久地产生约束作用,不依个人觉悟的高低,不依领导人的变更或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在党长期执政以后,特别是在新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要靠制度保证群众路线的长久贯彻落实。这是时代变化给我们提出的坚持群众路线的新的要求。用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世代传承问题。

依靠制度才能巩固群众路线集中教育的成果。集中教育整顿在于解决积累的突出问题,刹风整纪。我们党开展的许多集中教育整顿活动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但集中教育活动不可能长期持续进行,我们必须探讨集中教育活动结束以后,如何通过日常制度化的措施来巩固集中教育的成果,靠制度来保证平时出现的问题不积累、解决了的问题不反弹。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认真研究制定、修改、完善、执行制度的问题,使贯彻群众路线的制度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就能使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各项工作中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党的建设逐步走上依靠制度解决党内存在各种问题的科学化轨道。

二、新形势下用制度贯彻群众路线遇到的挑战

新形势给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而同时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不适应问题,影响了群众路线在改革建设各项工作中的全面贯彻。

贯彻群众路线的制度意识淡漠。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党员干部漠视制度和纪律,有法不依的现象比较普遍,思想退步,行为背离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甚至撞“红线”不以为然。在各种不良环境的诱惑下,有些干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念在退化,为自己谋利益的观念在强化。部分干部违法违纪现象严重,造成群众对一些党的干部不信任。有些干部不善于到群众中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改革和建设的决策不是来源于群众和实践,而是靠自己坐在办公室看了几本书,拍脑袋作决定,在群众不理解的情况下又硬性推进工作。由于工作没有群众基础,缺乏群众认同,一些改革和建设步履艰难。

发挥制度作用贯彻群众路线不够。在我们的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更多还是停留在思想要求上、理论宣传上,尽管也有不少涉及群众路线方面的规定,但还没有完全纳入党的制度建设的范围进行重点建设,形成一整套保证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的制度体系。同时,已经制定的关于密切联系群众、廉洁自律、反对官僚主义方面的规定要求,有不少长期成为摆设,成为好看而管不住人和事的“花瓶”,有规定不执行的现象十分普遍。国情党情民情的变化,给群众路线的贯彻提出了大量新的要求,一些制度规定还不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一些制度的执行严重不到位,群众路线贯彻的时代化、制度化面临许多新挑战。

对贯彻群众路线缺乏有力的监督检查。要让制度发挥作用,就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虽然我们在群众路线方面的党内规定要求有许多,但是较长时间中有一些执行的并不好。有些干部明知有规定,但是依然敢去违反。而一些规定违反了,却并没有受到追究,由此产生了连锁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带头违反了规定要求,没有受到追究,更是产生了十分严重的消极影响。在较长时间,党内对党员干部思想行为的要求很高,但是做不到不追究的门槛很低。这就造成一些干部说归说,做归做,并没有去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

三、创新贯彻群众路线的制度化机制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创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制度化机制,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在新形势下践行群众路线的科学化水平。

创新干部对群众负责的制度。党与群众的关系,主要靠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来体现。要让干部一切为了群众,必须探索把干部的命运与群众利益绑在一起的机制,建立和完善群众推荐自己信任的干部的制度安排,同时建立干部向群众报告履行职责情况的制度,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使各级干部不敢不对人民群众负责。建立健全各级干部从下一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拔的制度,使各级干部熟悉基层和群众的情况,并具有下一级工作的经历体验,保证各级党政机关干部能够顺利担当和履行工作职责,全面提高各级干部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干部倾听群众呼声的制度。领导的正确与有力,来源于群众路线的认真贯彻,来源于吸纳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智慧。要建立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制度,推行干部定期到工作对象那里听取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工作,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新形式。要创新发展上下顺达的群众愿望反映和问题解决机制,保证群众有多种渠道很方便地向任何一级领导表达意愿和诉求。近几年来,我市开辟了社会、媒体、单位、个人等多条群众反映意见建议的渠道和群众评议机关作风的方式,并坚持下来,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有力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制度上解决工作决策走群众路线的程序规定,保证各项决策的制定来自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

创新干部廉洁从政的制度。认真总结我们党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教训,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要根据新的情况,建立完善上级对下级廉政情况的巡视通报制度,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代表参加巡视,严肃查处各种违反廉政规定的人和事。研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的权力制约机制,用制度消除各种脱离群众的特权,把领导干部的权力有效地关在笼子里。要用制度严格界定公与私的界限,明确腐败行为的认定门槛,从日常工作出发,从小处着眼,使各级干部明确是非界限,认真严肃地执行各项廉政规定。

创新干部责任追究的制度。建立健全党委纪委对贯彻群众路线的责任制,坚持实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要为制度通上“高压电”,全面落实违背群众路线的的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证违反制度必究。把对于群众路线的执行情况纳入各级日常工作检查的范围,加强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用强有力的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党的群众路线各项规定的有效贯彻落实,把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责任编辑:丁和平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