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建中
在明确经济增长率的合理区间为9—10%的情况下,省政府核定2014年江苏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为3.6%。这意味着,江苏在经济发展中将积极追求用低能耗支撑高增长,把保持经济高位稳定增长与有效降低能耗这双重目标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双重目标的制定,既体现了稳定市场预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为调结构、转方式留出了空间。
用低能耗支撑高增长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的发展已逐渐进入质量关怀阶段,提质增效成为经济发展的最突出要求。对于江苏而言,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就是用低能耗支撑高增长。
降低失业率和强化民生保障,要求我们用低能耗支撑高增长。经济学里的奥肯定律表明,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反向变化关系:经济的高增长率伴随着低失业率,低增长率伴随着高失业率。经济学家奥肯依据美国经济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半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半个百分点。与美国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情况相比,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我国,GDP增长对就业的贡献远远超过奥肯定律的研究数据。为此,我国若要摆脱就业不充分状态,就不能为了降低能耗而不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而应该既追求低能耗,又保证较高的增长速度。江苏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必须在这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求我们用低能耗支撑高增长。虽然我国已经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加工厂,但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领域频发的问题、文化产业发展的落后,制约了人民奔向更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为了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就必须在“供给端”下功夫,不断创造出更加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就离不开低能耗支撑下的高增长。江苏作为国内工业发展实力最强的制造业大省,理应在用低能耗支撑高增长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
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要求我们用低能耗支撑高增长。江苏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国内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为了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下顶住挑战、抓住机遇,江苏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必须发生深刻变化,江苏经济发展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由于江苏是全国的能耗大省和自身能源贫乏的省份,经济发展受到能源的约束比较明显,所以转型升级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以较低的能耗保持较合理的增速。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我们用低能耗支撑高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的本质要求是淘汰或抑制落后产业、催生或促进优势产业。由于许多产业中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在江苏的产业演变过程中,提出用低能耗支撑高增长将对那些能耗成本较高且成本转嫁能力偏弱的行业产生明显的压力,从而促使其转型;同时,重视用低能耗支撑高增长也将使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形成良好的发展前景。
“高增长必然引起高能耗”的铁律可以被打破
用低能耗支撑高增长是经济发展的良好愿望,也是经济发展的一种高境界。但对于这样的良好愿望和高境界能否实现,很多人存有疑问。不少人认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战略要素支撑,而且江苏的经济结构对能源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因此,随着经济的持续高位稳定增长,江苏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必然日益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同全国一样,“高增长必然引起高能耗”似乎已经成为一条铁律。
其实,所谓的铁律是完全可以被打破的。从全球看,1871—1913年,美国经济实现了42年的快速增长,增长速度居于全球第一,而同期其能耗增加速度却不到经济增长速度的70%。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加速增长,用20年时间达到了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其能耗增加速度也只达到经济增速的80%左右。从国内看,韩智勇、张宗成等学者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所进行的分析表明,由于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大幅度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使得2000年之前的20年中,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全国能源消耗强度保持了稳定持续的下降,经济的快速增长实际上并没有带来能源的加速消耗。
国内外的成功实践表明,降低能耗不仅不会抑制经济增长,相反,单位GDP能耗的降低却可能成为江苏保持高位稳定增长的强劲动力。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单位GDP能耗变化曲线一般表现为倒U型。对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可发现,单位GDP能耗显著上升的爬坡阶段基本都出现在工业化初期与中期之间,过了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可以促使单位GDP能耗曲线转为下降。2013年,江苏GDP总量达5.92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按照这样的经济发展水平,江苏单位GDP能耗曲线已经处于倒U型顶部的拐点阶段。只要近几年坚定不移地在保持合理经济增速的同时设定恰当的降低单位GDP能耗的目标,就能有效地打破“高增长必然引起高能耗”的铁律。
此外,领先全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也会对江苏的低能耗与高增长相随形成有力支持。从科技创新看,2013年,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全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4%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发明专利9082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等10大新兴产业实施发明专利6966件,实现产值突破4万亿元,占全国的25%左右。从产业结构看,2013年第二产业比重为49.2%,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同时,积极化解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全年分别淘汰炼铁、焦炭、水泥等落后产能210万吨、60万吨和328万吨,淘汰平板玻璃262万箱。上述科技创新优势和产业结构优化动态,都将发挥巨大的红利效应,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有效地促进江苏用低能耗支撑高增长。
实现低能耗与高增长相随必须采取多维度的有效对策
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新方法的实施,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生产,加快开发和推广节能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节能产品份额,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大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一是围绕不断提升能源利用经济效率的目标,加快产业结构向能源节约型和集约化转变,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和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生产和服务业,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二是适度提高海内外和省内外在江苏新建产业项目的技术门槛、能源门槛和环保门槛,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进入。三是逐步改变我们扮演的“世界工厂”的角色,以此减少能源和环境压力。
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一是推进重点节能改造项目,抓好全省范围的国家级能耗在线监测试点,推进区域性能效监测与管理平台建设。二是推进工程机械、办公信息设备等再制造产业基地及节材代木试点工程建设。三是组织实施节能环保产业化示范项目及应用示范工程,加快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
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逐步理顺能源价格,完善价格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在节能降耗中的基础调节作用,促进能源资产的合理流动和节约利用,最终在全省范围实现“让经济上去,让能耗下来”。
推动管理环节的节能减排。着力加强节能减排能力建设,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环境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节能、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加强统计监测、建立健全能源消耗统计制度。
(作者系省委党校工商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金 雯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