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卫平
在焦裕禄纪念馆,陈列着一把旧式油纸伞和一件灰色的旧雨衣。这是当年焦裕禄雨天在田间查看洪水流向时用过的。在焦裕禄工作过的兰考,当年他栽植的泡桐树,被群众称之为“焦桐”。睹物忆景,望树思人,深深地为焦裕禄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深入第一线调查研究、与群众一起进行“三害(风沙、内涝、盐碱)”和生态治理的事迹所感动。
榜样的力量穿越时空,精神的血脉传承千古。今年5月14日,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英年早逝50周年纪念日。3月中旬,习近平同志在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焦裕禄精神彰显着“一切为了群众”的本质。从1962年12月到1964年5月,焦裕禄虽然在兰考仅工作470多天,但在人民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在党员干部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的事迹之所以历经岁月永为人民传颂,他的精神之所以穿越半个世纪仍然历久弥新,就是因为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焦裕禄面对兰考的“三害”,带领调查队,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遍了1080平方公里的兰考大地,对当时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村进行实地走访和蹲点,展开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当时,他的肝病很严重,许多同志劝他在家听汇报,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背着干粮,拿着雨伞,和大家一起日夜奔波。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坚持度过120多个日夜,把所有的风口、沙丘、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从而掌握和摸清“三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探索出淤泥盖沙、排涝治碱、植树挡风等有效措施。
“疏远群众就会疏离真知”。与焦裕禄时代相比,今天的工作环境、条件和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千变万变,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变;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然而,对照焦裕禄精神,不难发现,有些党员干部的差距是明显的。那些举手抬足间对群众麻木不仁,甚至视百姓为草芥的党员干部,何来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那些热衷“花拳绣腿”、偏爱“瓶中插花”的党员干部,何来求实作风?那些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推过揽功、不敢担当的党员干部,何来奋斗精神?
脚上沾有多少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情。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从焦裕禄的雨伞、雨衣和他栽植的泡桐树受到启示,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常修为政之德,不移公仆之心,补精神之钙,祛行为之垢,练健康之体,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躬行实践中,了解和掌握民之生、民之魂、民之力,找准实现中国梦的自我坐标。
一个人人有梦的中国,一个对百姓渴求怀有敬意、愿意郑重呈现凡人梦的中国,一个尊重奋斗和劳动的中国的未来,将会天地大矣,前途辽矣,梦将成矣。
责任编辑:丁和平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