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庆富
断电、苦守、冻结账户……江苏南通警方对一位居民这么做,仅仅是为了防止其遭遇电信诈骗。据报载,南通一女子遭遇电信诈骗,深信不疑,非要将45万元积蓄汇入“安全账户”。当民警上门劝阻时,嚣张的骗子竟然冒充女子丈夫“警告”民警别多管闲事。不过,民警并未放弃,在用尽了所有手段后,终于让女子相信自己遭遇的是骗局,从而打消了汇款的念头。
骗局被民警搅局,眼看到手的熟鸭子飞走了,骗子自然恼羞成怒,使出各种招数试图挽回败局。民警主动介入,避免事主受损,逃过陷阱,值得赞赏。但是,骗局为何屡屡得逞,更应引起全社会反思。
电话骗局有很多种,藏毒包裹、信用卡透支、社保卡异常、汽车退税补贴、孩子受伤住院、中奖等等,都算是“经典”骗局了。事主接到类似诈骗电话后,往往在惊慌失措中丧失了判断力,很容易一步一步踏入骗子设置好的陷阱。其实那些上当受骗者对类似骗局早有耳闻,只是电话中的骗子口才甚好,加上骗子身份很多,扮演什么工商、公安、银联管理中心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事主进行狂轰滥炸,并用威胁性语言恐吓事主保持通话状态,不得向其他人透露相关信息,使得事主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素质稍微不过硬就会被洗脑,完全按照骗子的指示去做,从而失财。
其实,再聪明的骗子设置的骗局都会有漏洞,只要稍加留意就能看穿。骗子既然是要骗人钱财,过程不论如何精彩,说辞不论如何滴水不漏,最终必然还是要在受害人的钱上(包括银行卡等)打主意。普通群众只要提高警惕,不贪便宜,不轻信别人的花言巧语,自我防范意识强一点,骗子再狡猾也无法得逞。
平时注意充实提高自己,多看看新闻,对各种骗局有个大致了解,就不会轻信骗子的花言巧语。对意外之财,要特别小心,牢牢记住“馅饼越大,陷阱越深”这几个字,不贪小利,便不会吃大亏。如果自己无法甄别QQ、短信、电话内容的真假,在汇款、转账之前一定要和亲朋好友联系,请他们帮忙分析一下。有时候,只要打个电话核实一下,或者问下身边的人,或者向警方、银行工作人员求助,就可以避免掉入骗子的陷阱中去。
此外,对于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多少会和社会有所脱节,做子女的平时一定要多和父母沟通、交流,将新近出现的花样百出的骗局及时告诉给父母,让他们有所了解和提防。当老人独自待在家里时,尽量不要放陌生人进门,以免被忽悠购买假冒伪劣商品尤其是所谓的保健品。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涉嫌偷盗骗抢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对各类侵犯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始终如一保持高压态势。只要各方齐心协力做好“防护网”,就能斩断那些网络诈骗的“黑手”。
责任编辑:丁和平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