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 山
学习贵有好学风。学风既是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又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只有切实端正学风,才能保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持续稳步推进,才能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和创新活力。因此,我们务必始终高度重视学风问题,把端正学风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切实以优良学风提升学习实效。
抓学习的第一要务是抓学风
学风正才能信仰坚。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就曾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他把学风问题作为当时整党要抓的“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我们国家历来就是一个崇尚学习的国家,共产党更是靠学习干革命搞建设的政党。世界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我们党的创始人毛泽东,都是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前者留下了《资本论》等传世著作,后者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等光辉的哲学篇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和学风问题,强调指出,“高度重视学习、善于进行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领导干部的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并提出要“大兴学习之风”,发出新的动员令。
然而,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经济繁荣、和平稳定的大形势下,学习无用论、经验主义、庸俗事务主义以及学习上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开始在我们党内逐步泛滥。在这些错误思想的影响下,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党内做“传声筒”、“复印机”的人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在涉及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斗争性不是增强了而是减弱了,把入党当成升官发财跳板的人越来越多,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而入党的人越来越少。
学风决定思想,思想决定信仰,信仰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要真正解决信仰不坚、党性不纯、作风不正的问题,就必须从学风入手,先解决为谁学、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怎么用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按照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反复强调的那样,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端正学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端正学风,才是提升学习实效的正本清源之策。
正学风的首要问题是正立场
立场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端正党员干部的学风,必须首先端正立场,解决“为谁学习、为谁服务、为谁执政”这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犹如南辕北辙,学得越多,离题越远,甚至可能危害越大。
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所应当采取的立场。只有站在这个立场上学习,才是为人民利益而学,才是为党的事业而学,同时也是当前我们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学习。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在学习问题上,怎样才是依靠群众、怎样才是从群众中来?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区县及乡镇、街道等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把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成一次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机会,放下官老爷架子,走下主席台,走进群众当中,从群众中找到发展的思路、凝聚发展的力量、实现发展的跃升。
要跟群众学习,首先要跟群众说得上话。现实中,很多领导干部习惯于在同级官僚的小圈圈里打转,满足于自说自话,害怕与群众打交道,陷入了真正的“本领恐慌”。有的领导干部跟群众说不了几句话就无话可说卡壳了,有的被群众呛了几句就恼羞成怒或无语应答了。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心要通,首先要语言相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这段分析真是一针见血,正中问题要害,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
塑学风的主要内容是塑观点
好的学风,就是有一套科学的学习观。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的学习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之中。”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观。既要重视理论,也要重视实践。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理论上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也要反对庸俗事务主义、经验主义,更加要反对打着务实的旗号行抵制理论学习和研究之实。实践是直接经验的源泉,理论是实践中产生的直接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是间接经验。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就是要坚持理论来自实践、高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
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学习观。列宁指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坚持学习上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问题发生的一线,专题调研;就是要围绕存在的问题,加强针对性的理论分析,提出理论指导建议。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说,“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了,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
三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学习观。毛泽东同志在其不朽的名著《矛盾论》中指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学习,一方面要广泛接触、深入调查,增加对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感性认识的分析、总结、归纳、抽象,使其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对当前来说,党员干部抓学习,尤其要重视提高自身的抽象能力,善于从个别抽象出一般、从局部抽象出全局、从已知推演到未知,以增强工作指导的科学性、预见性。
四是对立统一法则的学习观。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用马克思主义矛盾法则来指导学习,就是要善于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思维来认识和分析问题,从困难和挑战中发现和找到发展的办法、思路,在顺境中未雨绸缪,看到隐患并预作防范;善于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指导学习,从局部的、个别的苗头性问题中看到全局性、普遍性问题的存在,从全局性的、普遍性的问题中发现局部的、个别的问题的特质。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