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少武
近期,在央视八套播出的优秀电视剧《青果巷》敏锐地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浪潮中,通过对小巷风情的展示、历史内涵的挖掘、平凡人物的塑造,以及文物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倡导追求崇高信仰、践行核心价值观,主张经济与文化并重、物质与精神并行,共同构筑物质上富有、精神上富足的和谐家园。散发出璀璨的价值之光、思想之光、精神之光。
正确的价值观是优秀文艺作品安身立命之本。《青果巷》表面上提出了在城市发展的大潮中,如何保护青果巷这条历史名巷的问题,但深层次却以小见大地反映了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与激荡,彰显了主流价值观对非主流价值观的胜利,传达出对核心价值观的渴望和呼唤。这对当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及时和必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在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多变多样的价值观不断进行交流交锋交融。剧中展现的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在房地产开发商谢伯昭及文迪等人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尽管这些不良价值观影响下的阴谋诡计一时得逞,但最终不是受到揶揄嘲笑,就是遭到挫败。相反,倒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的美好品德,如正直、诚信、纯洁、高尚、仁爱、宽容、自强、忍耐、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在文物保护的艰难曲折中、在情感挫折考验中取得胜利,这些品格在王庚和青果两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有力的承载和弘扬。王庚一直抱着一种简单朴素的价值观念,诚如其所言:“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他的言行举止就强烈地焕发着一诺千金、洁身自好、舍生取义的美德。在假丑恶的盛行嚣张之下,真善美等主流价值观表面上看似弱小,但其潜在蕴含和持久释放的精神力量无比强大,最终在它们的整合和引领下,主人公才能不断战胜艰难困苦,砥砺奋进,引发周围人士的共鸣和赞同,并逐渐对其他非主流价值观进行了纠偏和升华。
和谐的思想理念是缔造和谐家园的前提。从古至今,人类不仅需要物质意义上的家园,而且需要精神意义上的家园,前者为人们遮风挡雨、提供饮食起居之所,而后者则给人以精神支撑、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在《青果巷》中,经济与文化、物质与精神层面的矛盾和冲突分别附着在王庚与谢伯昭身上,他们各执一端,贯穿始终,直到最后才水到渠成地通过他们的和谐共赢,深刻地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身心灵的和谐统一。
房产商谢伯昭打着开发“青果家园”的旗号来建设家园,其实质是满足自己的物质利益和金钱欲望,根本不考虑青果巷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王庚从海外归来,为保护家乡历史文化遗存,出资创建历史文化保护基金会,担任博古投资有限公司顾问,筹办包括为乱针绣博物馆在内的专业博物馆,努力用思想和行动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遗存的关心和重视,尤其是剧中多次出现的四大文化元素如红油纸伞、乱针绣《牡丹图》、《银杏叶》等,这实际上从另一端反映了对城市文化个性、历史记忆和精神支柱的守护。
每个人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局限,只有在抗争、反省与奋斗中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才能成功地超越个体的限制,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高度。谢伯昭在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中屡受挫折,最后才悟得传统文化不仅是不可复制的精神财富,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支撑。王庚执著于城市文化保护,虽赢得社会和政府的尊重和支持,但在对手停业整顿期间,也禁不住反躬自省,创造性地调整完善经济文化功能,设计出青果家园的整体构思。这样,《青果巷》就走出历史和文化偏执一端的困境,找到了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精神与物质并行不悖的路子,共同为提升人们诗意栖居的生活品质,构筑物质和精神相得益彰的和谐家园作出了示范性的探索和努力。
(作者系江苏省文联创研部副主任、《江苏文艺研究与评论》主编)
责任编辑:陈伟龄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