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纵横谈(4则)

发布时间:2014-06-13    

  把准科技创新的市场脉搏

  邹毅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我省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逐步完善,但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相比,与把握好全球产业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的需求相比,我省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还只初具雏形,仍面临着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市场机制,可从健全以下机制着手:

  技术创新联盟机制。在借鉴已有的企业或非企业间技术合作的基础上,鼓励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根据自身状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建立起相对稳固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重大技术项目为突破口,联合多方面的技术创新优势,开展联合攻关。同时鉴于顾客参与的技术开发联盟对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成功市场化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要积极探索建立这一联盟的发展路径。此外,要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发展所需的信用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风险分担的联盟机制和责任机制等,为技术创新联盟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市场需求培育机制。针对高科技产业发展初期市场认同度较低的特点,探索建立产业推广的宣传机制,对产业中重点领域、重点产品进行全方位包装和宣传,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认同度,引导和培育新的主流性消费,将重大的潜在需求有效转变为巨大的现实市场空间。政府除继续开展政府采购、试点示范、设立技术准入门槛等措施外,还可将企业生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优先使用在全省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将江苏省建设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产品推广使用示范区域”。

  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政府要为商业模式的创新营造宽松的氛围和环境,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产业管制,减少企业进入、产品审批的管理流程,为企业产品快速推向市场创造条件。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根据不同产业的需要,加强在市场配套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和试点。同时在新兴产业产业化、商业化的平台搭建,如产业共性技术供给方面形成典型示范效应。要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各类市场主体的培育,构建基于市场的商业网络和产业“生态圈”。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让新兴产业的产品定价更好地反映其高昂的研发成本和巨大投入等。

  空间载体集聚机制。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完善分类考核机制,突出各市的资源禀赋,对技术创新资源进行合理布局,让各市发展具有各自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避免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促进各产业向不同地域的集中。完善主要园区的中介服务机构,在园区内部及周边区域合理布局技术交易市场、职业培训、信息咨询、金融保险、餐饮住宿等服务性企业。建立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机制,加强各园区的公共平台建设,完善园区的设施配套,提升园区的配套服务能力。

  产业扶持机制。一是建立有效的财税机制。在加大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同时,大力引进和发展天使基金、风投公司、创投公司、担保公司等,形成投、保、贷互为补充的,能满足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特点要求的完整的资金保障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积极引导社会需求,降低进入壁垒,保障充分的市场竞争,维护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同时建立产业进入和退出的有效机制。三是强化政府科学考评机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内。四是建立组织保障体系。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尤其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制定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委员、盐城市科技局局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