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品质阅读 提升文化素养(3则)

发布时间:2014-07-28    

  全民阅读亟待阅读指南


  文/徐 海

  近年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载体之一的全民阅读,受到社会各界的鼓与呼,并被列为国家文化重大工程而写入十八大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各地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包括为全民阅读立法,竞相推进这一事关我国软实力提高、事关人的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这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宏业。几千年以来,国家推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牧民”政策,本质上并不能培养起拥有知识、心怀国家和天下的国民;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现代国家方能提供的义务教育、全民阅读等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在旧时中国完全难以想像。只是到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走出了历史上少有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正向现代化的方向不断迈进,“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最接近我们的梦想”,全民阅读才能被提上国家议程。

  撑起现代化大厦的,是无数掌握现代知识、理解并实践现代文明的新一代国民。新国民有别于旧国民的标志便是他们掌握了现代知识、懂得当今文明,并最终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而实现这一转变的不二法门便是阅读。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在一个低阅读率的前提下实现或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睹世界强国,他们同时是出版强国,更是国民阅读的强国,其国民阅读率远高于甚至数倍于那些正在苦苦追寻、却未找到现代化之路的国家。数据和案例表明,现代化实现程度与国民阅读率呈正相关关系。

  由此看来,全民阅读的意义自不待言。不过,全民阅读这一工程,正像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国家,其本身面临重重难题。不理清一个个难题,不为这一个个难题找到困难的症结并逐步找到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这一功在千秋的工程很难顺利向前推进。

  国家要推动国民整体从不读到读、从少数人读到多数人读再到全民阅读、从读较少的书到大量阅读进而形成遍布中华的阅读氛围,要想短期见到速效很容易犯盲动主义的错误,因为短期见不到效果后便很容易放弃。

  然而,相对于此难,读什么似乎更难。全民阅读这一语词,本身蕴含着一个巨大的、尚未完结的空间,那就是:全民读什么?找不到全民读什么这一答案,全民阅读便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式。全民读什么是表征,核心价值是根本。在向现代化推进的进程中,我们所希望建立的国家形态,所希望培育的社会风尚,所希望造就的公民素质,决定了公民应该读什么样的书籍,出版单位出版什么样的品种,国家提供什么样的作为公共产品的出版物。国家应该提供一个国民阅读指南,建立国民阅读基础书架,为培养一个个现代中国国民提供必要的通识读本。如此,中国大多数人便能为成为具有中国体魄、中国思想、中国精神同时胸怀世界、开放明智的中国公民和世界公民而努力。

  (作者系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经理)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