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的南京回答

发布时间:2014-07-28    

  文/杨士年 丁 宇


  2014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在去年历史性地突破720万的基础上又将创出新高,达727万。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困境,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出路之一,就是鼓励与促进大学生创业。

  作为全国科教资源大市,南京这座“大学之城”的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已达26万。因此,南京更需要通过切合南京实际的政策选择,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方面探索出“南京模式”,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参与率、成功率,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特别是要逐步形成大学生创业的自觉意识和浓厚的创新创业社会氛围。

   

  问题及原因

   

  由于大学生自身在创业能力、社会经验、自信心等方面的缺失比较明显,当前大学生创业人数比例低、成功率低、创业层次低的“三低”问题非常突出。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还只是在1%~1.5%之间徘徊,并且成功率也很低,大学生创业比例最高的浙江省也只有4%,广东省仅为1%,这与发达国家创业比例为20%~30%、成功率达20%相比差距明显。

  目前,高校毕业生之所以存在创业“三低”问题,除了因为大学生自身在创业能力、社会经验和自信心等方面的缺失比较明显这一内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外因,那就是与促进大学生创业密切相关的“政府、高校、社会”三者之间并没有真正形成行之有效的整体合力。其中,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创业中的政策供给,更是关键因素,具有权威性和先导性,在带动高校、促动社会、激发个体方面的作用尤其明显。

   

  政策和举措

   

  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和今年,南京市在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选择中,针对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南京地区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国内学者研究总结的当前国内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主要从项目启动资金、创业载体、创业场地、融资渠道与风险等七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扶持。

  资助优秀创业项目。在这些项目启动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重点解决创业资金不足的难点问题。每年遴选出200个可行性和预期成功率较高的优秀创业项目,每个项目给予10-2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其中,遴选出20个科技含量高、潜在市场前景好的特别优秀的创业项目,每个给予50万元一次性资助。

  支持创业载体建设。通过一定的奖励资金,鼓励社会各方力量以多种方式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对验收合格的“大学生创业园”,分别给予30-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给予创业场地扶持。为降低初始创业青年大学生的创业成本和生活住房成本,对在宁初始创业青年大学生入住创业园区的项目,提供最高30平方米、最长3年期限的免费场地或租金补贴;对无自有住房的在宁初始创业青年大学生优先安排公租房。

  鼓励多渠道融资创业。一是具有可行性的创业项目均可申请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从事个体经营的最高可申请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合伙创业的可达50万元;微利项目给予全额贴息,非微利项目贴息50%。二是鼓励大学生以创业项目为平台,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和社会风险投资,按单个创业项目争取资金或融资额的10%给予无偿配套支持。三是大学生自主创办的企业,可申请最高200万元的商业贴息贷款,给予50%贴息,最长期限两年。

  减免相关税费。自主创业大学生在宁申办了个体工商户登记的,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申办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下中小企业的,免收企业设立注册登记费。大学生自主创办的商贸和服务型等企业实体,当年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3年内按每人每年4800元的优惠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等税费。毕业年度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应缴纳的营业税等税费。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青年大学生创业1年以上和带动2人以上就业的,给予一次性4000元奖励。初创企业3年内吸纳南京市户籍失业人员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500元/人的一次性奖励。创办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给予最长3年期限的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

  加强创业指导和培训。凡是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站的驻宁高校,市财政给予一次性5-10万元补贴。推行大学生创业导师制,通过“创业导师进校园”、“一对一”创业指导、跟踪服务等多种形式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实践能力。在宁青年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实训的,可申报创业培训补贴。

   

  突破同创新

   

  南京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举措,不仅延续了很多国内现行政策中行之有效的部分,还借鉴了国内多个省市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在很多方面进行了突破和创新。

  其重点是在创业项目启动资金、创业场地等大学生创业时遇到的最大难点上,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受益面上,更有多项创新与突破:将扶持的学生群体由“普通高校毕业生”拓展到“大专以上文化的大学生和海外留学人员”;将扶持的期限由“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延伸到“毕业五年内的大学生”;将扶持的时间起点由“已毕业的大学生”前移到“含在校大学生”;将扶持的区域由“本市户籍的毕业大学生”扩大到“在宁来宁创业的所有大学生”。

  南京做法通过多个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将政策的惠及面有效放大,让更多有志在宁创业的大学生都能享受到政策的扶持。与其他地方相比,这些做法不仅在多个方面的扶持力度明显加大,而且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目标与进展

   

  为了把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落在实处、抓出成效,南京市委、市政府还明确了四年奋斗目标,即到2015年底,市、区共建大学生创业园20万平方米,打造“全国大学生创业首选城市”,扶持1万名青年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动5万人就业。

  经过2年多的努力,南京在推进这项工程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在资助优秀创业项目方面,2013年共选出193个项目,共获批政府资助3060万元;今年一季度已选出49个项目,共获批政府资助825万元。在支持创业载体建设方面,“南京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一期3000平方米初始孵化器正常运作,并已启动二期2000平方米的创业梦工场建设工作。同时还与南京大学等18所高校共建首批大学生创业指导站。目前,创业示范园入驻自主创业大学生科技企业总数达96家,创业团队成员来自国内外近40所高校,其中博硕士团队占到50%以上。在融资服务方面,已发放的贷款总额达1300多万元,办理贷款贴息17.4万元。在政策宣传和推广方面,共举办100多场“创业导师进校园”系列活动,遍及南京近40所高校;已发放《青年大学生创业证》13300多个;举办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培训班175期。2013年成功举办了首届“赢在南京”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共有372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报名参赛。第二届“赢在南京”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目前已有625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报名参赛。

  (作者单位:南京市督查工作办公室;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