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耀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2013年12月又专门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这不仅对进一步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而且为做好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穿关心下一代工作全过程,使广大青少年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级关工委是以关心、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群众性工作组织,“五老”关心下一代是夕阳人从事的朝阳事业。以什么样的理念、标准教育青少年,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关心下一代工作,把培育践行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关工委工作的各个方面,就可以在广大青少年中获得认知、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不断增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核心价值观贯穿关工委工作,一要用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运用身边的人和事,采取课堂讲、“五老”教、典型引、图片展等多种形式在青少年中深入浅出、讲透讲活核心价值观,使每个青少年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白怎样做事、怎样做人,让核心价值观进入心灵、记在脑中。二是用核心价值观指导做好关爱工作。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3个层面,内涵十分丰富。联系关工委工作,要坚持和倡导以爱国的情怀、敬业的精神、民主的作风、诚信的态度、友善的风格,倾心倾情倾力关爱青少年。特别是对不良行为青少年、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服刑强戒人员未成年子女、流动留守儿童等重点青少年群体,落实“一帮一”、“几帮一”的帮扶帮教措施,加强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使他们快乐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三是用核心价值观推动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平等。“五老”与青少年之间有长辈、晚辈之分,老的要帮带小的,小的要学习老的。但在人格尊严和享有公民权利上是平等的。要以平等的姿态,加强同青少年的沟通交流,以情感人、情理相济,尊重青少年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使青少年成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学校教育,从小抓起,使广大青少年不断增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要从未成年人抓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要从未成年人抓起。学校教育是对在校生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引领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一套国民教育的体制、机制、教材和教师队伍。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为规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紧紧结合起来,帮助在校生提升道德素质,从小培养起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良好品德,激发积极向上、崇尚科学、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精神。核心价值观涵盖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学校教育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强化在校生的法治教育。学校要设立法治课,聘请懂得法律知识又富有教学经验的“五老”担任法治副校长,采取课堂讲授、模拟法庭、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定期为中小学生上法治课。全省现配备“五老”法治副校长7815名,每年组织法治报告24900多场次,有效提高了在校生的法律素质。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不仅要单设课程,而且需选准用好教育的载体,并运用这个载体,延伸学校教育,将校内教育的方法、经验带到校外,同步推进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近几年来,江苏省各级关工委利用校内(学校教育)校外(校外教育辅导站)两个阵地,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青少年一年突出一个主题教育。2011年组织开展了“老少携手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2012年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了“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教育活动;2013年组织开展了“老少共话中国梦”教育活动;今年又在全省青少年中部署开展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践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每年接受教育的青少年达1200多万人次,这些活动一年一题、贴近实际、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入心入脑,大大增强了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动员更多的孩子家庭和广大“五老”参与,使广大青少年拥有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打造。如果仅重视学校教育,忽视或放松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就会孤掌难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启蒙和奠基教育。孩子家庭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家长是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提升家庭教育必须着力提高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子育人技巧,以自身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为带动影响自己的孩子和在校学生。基层关工委“五老”推动孩子家庭践行核心价值观,主要是协助做好家长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淮安市关工委多年来积极配合市妇联、市教育局,把办好家长学校、培树好家长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年初有部署,年终有检查,两年开一次表彰会。现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都办了家长学校,入学率达90%。由于成功创办家长学校、加之“五老”结对帮教活动有力,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未成年人犯罪。全市未成年人犯罪10年累计减少1000余人。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外实践教育的重要阵地。有调查显示,青少年80%的成长空间在校外。而社会教育就总体而言是个薄弱环节。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过去一般都强调发挥党委和政府的作用,却不太重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事实上,社会教育面广量大,任务极其繁重,单靠党委、政府远远不够,需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把党委、政府管不到、管不了的事管实管好。“五老”生活在基层,与青少年有着天然的联系,对青少年怀有特殊的感情,他们遍布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兴化市沈伦镇樊荣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樊才林,2005年从乡镇卫生院退休后,始终信守:“财富献社会、爱心献未来”。他用80%的精力、80%的财力、80%的房屋创办家庭校外辅导站,吸引了周边数十名孩子参加辅导站活动。为方便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家长之间的联系,他专门安装了亲情电话,孩子同父母可随时通话。群众称赞他是“爱心爷爷”、“和谐使者”。靖江市原教育局副局长、市校外教育辅导站总辅导员潘兰英全心投入、不求回报,用爱心帮助青少年扫除心理障碍。9年来,她面对面接触未成年人568人次,和家长沟通260多次,和学校联合开展活动100多场次,在基层辅导站参加主题宣讲和举办心理讲座160场次,为1万多名未成年人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心理服务。这些在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典型,是当之无愧的革命传统教育宣传员、最具威望的社会风尚监督员、可敬可亲的思想道德建设辅导员。他们勇于担当、真诚奉献,成为净化、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实践者、示范者、引领者,为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凝聚强大的正能量。
(作者系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刘 忠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