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廉洁从政成为领导干部自觉坚守

发布时间:2014-07-29    

  文/曹 志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涌动的新时期,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严守党纪国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就领导干部个人而言,要筑牢防线,预防腐败,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所思,把“廉”内化于心


  邓小平同志曾经讲:“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为官一任,要自觉净化心灵,锤炼意志,恪守清廉,以精神之钙长浩然正气。

  一要静心,戒浮躁功利。浮躁,是一种轻浮急躁的心态,一名党员干部,一旦沾染上浮躁之气,就会沉不下心,稳不住神,心猿意马,魂不守舍。无数事实证明,心不静,无以言学,心不静,贪欲就膨胀,就抵御不了外部花花世界的诱惑。党员干部应发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见五光十色而不眼花缭乱,遇名利竞逐而不心神不宁。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态,能客观认识自我与看待组织评价,正确对待个人升迁与组织安排,正确处理好个人名利得失和党的事业的关系,始终做到以宁静之心观察社会、体察民情,以平常之心看待名利、善待荣辱,以奉献之心对待事业、对待人民。

  二要净心,戒私心杂念。贪一己而误终身,图一蝇头小利而身败名裂的深刻教训为我们敲响警钟。为子女就业、读书开后门,为朋友说情办事开绿灯,为自己升官高就铺路子,这样的行为必为人民所不齿。私事办多了,私心杂念也就充斥其间,必然滋生腐败。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共产党员更要保持人格力量,自重、自省、自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干事,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带头弘扬社会主义优良道德风尚。

  三要正心,戒观念蜕化。正心、修身,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党员干部务必要做到正心,只有把心摆正,正向对准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向对准养育我们的人民,正向对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才能做到不为物欲所蔽,不为美色所诱。为官当“自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领导干部要常“照镜子”,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常自省,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剖析其中的善恶是非并及时修正才不会偏离轨道,脱离群众。官者来自于人民,从人民中产生,也就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反之,那就偏离了为官者的正确方向。


  二、有所为,把“廉”外化于形


  “为”是行动,把“廉”内凝于心的同时,更要润廉于行,以实际行动“养成两个习惯、践行群众路线”。

  一要常怀警醒。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出问题,固然有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的客观因素,但主要还是个人的贪欲作怪,贪权、贪财、贪色、贪享乐,最终使自己放松警惕、丧失立场、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做到心中有数,真正明确掌权不是一种荣耀和风光,更不是一份安逸,而是一份辛苦,一份责任,一份奉献。权力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要搞清楚权力的来源,认清乱权的危害。一定要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掌好权、用好权、用对权,习惯依法用权,自觉接受监督。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心系组织重托,心系群众冷暖,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二要常筑防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才能始终保证自身的廉洁清正。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坚持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和钻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才能提高自身的拒腐防变能力,不为各种利益所诱惑。要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自我警省能力,不断抵制各种诱惑,以自律的态度、平静的心态、简朴的作风,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反腐防变的防线。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忍得住寂寞,坚持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安安才是福,做一个清清白白的官、堂堂正正的人。

  三要常记职责。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是反腐倡廉的第一责任人。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一岗双责”,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坚决反对腐败。领导干部一定要对自己管辖下的人员负起教育、管理、监督的责任,坚持抓好干部职工的日常管理,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早打招呼,及时提醒,做到话要超前说,要求超前提,教育超前抓。领导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整个干部队伍的廉政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既要在加快发展、干事创业方面考出好的成绩,又要在廉政勤政、遵纪守法方面交出优异答卷。


  三、有所畏,把“廉”实化于行


  “畏”是一种态度,意味明事理、晓廉耻、知约束、懂分寸。人无所“畏”,言不遮拦、行出常理;官无所“畏”,胆大妄为、违纪违规。领导干部时刻敬畏党性要求、法纪法规、公序良俗、道义美德,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为人、为官的底线。倘无“所怕”而忘乎所以,不懂得自律而为所欲为,犯错误摔跟头是必然的。登攀往往十分艰难,而跌落往往是一瞬间的事。

  一要强化廉政为民意识。“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顺应民意、尊重民权、化解民忧、维护民利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党性所需,要以敬畏之心面对群众、以感恩之心对待群众、以赤诚之心服务群众。感情决定态度,影响作风,支配行动。感情深一寸,作风好十分。要多与普通群众、基层干部、先进模范、专家学者交朋友,拜人民群众为师,接地气,汲取力量;对那些“小兄弟”、“小圈子”要保持高度警觉,拉开必要距离。要尽最大能力把工作做到位、做深入、做细致、做扎实,倾心竭力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心甘情愿地为人民群众奉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让群众持续受益,长久稳定地得到实惠。

  二要强化敬畏法纪意识。敬畏法纪意识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自律“强心剂”。人无廉耻,百事可为。人无敬畏,也会无所顾忌。敬畏意识是做人的基本意识,做领导干部的,没有敬畏意识,就会失去做人的底线。党纪国法是一条高压线,触之即倒,踩之即亡,晚怕不如早怕,早怕可以防患于未然,晚怕则悔之晚矣。在党的各项纪律规定面前,有所畏,才能认真贯彻执行;有所怕,才能兢兢业业;有所惧,方可勤勤恳恳。领导干部要常思法纪之威严、常想群众的眼光、常虑舆论监督的洞察力与穿透力,多一分畏惧、去一分贪婪,多一分小心、少一些欲望,在利益面前不贪心、在诱惑面前不动心、在分化面前不变心,不破“底线”,不越“红线”,不触“高压线”。这样,才能用对权力,用好权力,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希望和嘱托。

  三要强化接受监督意识。干部清正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不接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一些领导干部不接受监督,利用权力独断专行,也是诱发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监督是一种提醒、警示,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保护。作为领导干部,要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习惯在法治的轨道上用权,在接受监督这个问题上,一定不要犯糊涂,牢记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古训,充分认识讳疾忌医的危害性,自觉接受监督。要进一步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各种监督的作用。作为领导干部,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求你办事的人也多,遇到的诱惑和考验也多,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要按照“养成两个习惯、践行群众路线”的要求,在接受监督上带个好头,把握自己,洁身自好,清廉自守。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牢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自律意识,时刻加强学习,时刻严以律己,时刻警钟长鸣,真正履行好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尽的责任,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贾汪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 忠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