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做人民的朋友——简论新闻宣传战线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发布时间:2014-07-29    

  文/周跃敏


  65年前,党中央决定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时,周恩来同志亲笔题词,“在人民胜利后的南京出版《新华日报》,要永远做人民的朋友。”“永远做人民的朋友”,是周总理当年对新华报人的嘱托,也是当下新闻战线贯彻群众路线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扫除“官僚办报、秀才办报、商人办报”之弊


  在新闻宣传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也在不断生成,越来越多的记者退化成“车轮记者”、“电话记者”、“文件记者”,神圣的新闻宣传工作变形为“官僚办报”、“秀才办报”、“商人办报”。

  “官僚办报”,一是“只架天线,不接地气”,媒体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同群众感情淡漠;二是“作风漂浮,高高在上”,记者满足于跑会议,抄材料,打电话,刷微博,讲大话空话套话。“官僚”办的报十多十少:网上下载多,原创新闻少;领导活动多,基层报道少;政绩宣传多,鲜活新闻少;状态新闻多,调查研究少;掺水通讯多,干货消息少;虚假新闻多,追求真相少;负面炒作多,正面引导少;八卦新闻多,严肃报道少;常规报道多,创新策划少;记者稿件多,通讯员作品少。“秀才办报”,一是闭门造车,自说自话,脱离实际,不接地气。二是将“按新闻规律办事”同“政治家办报”对立起来。“秀才”办的报,看不到实话、看不到新话、看不到老百姓的话,满篇都是官话套话空话;看到了重大主题、看到了专题策划、看到了系列报道,读后却没有印象没有共鸣没有影响;报道中有消息、有通讯、有言论,看来尽是不可读不耐读不爱读的规定动作。“商人办报”,一是把经济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有偿新闻、有偿不闻;二是迎合读者,低俗媚俗。“商人”办的报,采访中喜收交通费、误餐费、补贴费,编辑时爱用人情稿、关系稿、利益稿,广告里常用失实稿、不良稿、威胁稿。

  “官僚办报”、“秀才办报”、“商人办报”,归根结底是这些媒体人没搞清“为了谁”,没找准“依靠谁”,更忘记了“我是谁”。走不到基层,接不了地气;走不近群众,取不到真经。要扫除“官僚办报”、“秀才办报”、“商人办报”等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就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永远做人民的朋友”。


  拧紧“总开关”,坚持政治家办报


  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总开关’问题没有解决好,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搞不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出现了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其根源就是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

  开关松了要紧,螺丝滑了要拧。媒体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松了,要通过教育学习、查摆剖析来解决,要通过洗澡、治病等手段来清洗思想灰尘,清除政治微生物。每一位媒体人都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严格自律,勤俭持家;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用批评与自我批评净化自我。

  特别是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复杂的舆论环境,媒体人在思想上、灵魂上牢记自己职责的同时,也要增强自己的能力、守好自己的阵地。一是坚持政治家办报,始终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导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把好导向是媒体的首要职责。媒体人要始终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网。二是创新新闻报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多出让老百姓爱看的接地气的报道;进一步创新正面宣传,精心组织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进一步研究改进热点引导,最大限度地压缩不实报道、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以建设性的报道和评论引导舆情走势;进一步改进舆论监督的方式方法,坚持动机正当、时机恰当、方法得当,鼓劲不泄气,唱兴不唱衰,帮忙不添乱。三是紧跟时代步伐,深入推进事业改革发展。进一步优化媒体结构布局,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新兴内容传播平台和网络用户平台;积极主动地将传统媒体优势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延伸,构建全媒体一体化的传播模式。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夯实事业发展根基。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营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良好氛围,让人才脱颖而出,让事业星火相传。五是加强班子建设,提高推动事业发展的水平。媒体的领导班子是媒体事业发展的核心,更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信仰信念,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合力和决策水平。


  永远贴近基层一线,永远做人民的朋友


  洗净了思想,获取了进取的动力;荡涤了灵魂,激发了工作的热情。解决了“总开关”问题之后,还要进一步将群众路线落到实处、走向深处。在新时期,媒体更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时代。

  制度化贴近基层。“朋友越走越近”。贯彻群众路线首先要让记者的脚步时时在基层踏响、让记者的心永远在基层扎根,通过制度将“走基层”常态化。2007年起,新华日报坚持每年开展记者基层联系点报道;2012年起,新华日报坚持每年安排年轻同志轮流到记者站锻炼。通过这些制度,记者增进了对基层的了解,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相关报道常态化,带动了日常工作中作风和文风的转变。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内的其它媒体单位也都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编辑记者基层联系点制度,扬子晚报进一步完善“扬子社区行”制度;中国江苏网进一步完善基层体验点制度;南京晨报进一步完善社区联系点制度……

  生活化贴近群众。“一枝一叶总关情。”记者贴近基层的目的是贴近群众,写出百姓的真实生活、用足百姓的原生语言,反映群众的喜怒哀乐、反馈群众的想法愿望。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进一步强化主阵地意识,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整改提高:一是从媒体视角向党和人民视角转变,有效回应群众关切。二是从一般会议文件语言向群众喜闻乐见语言转变。三是从重点采访机关向重点采访基层一线转变。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各媒体进一步深化“走转改”活动,并将活动制度化,让走转改报道常态化。四是从注重一般消息性报道向注重思想、观念和风尚引领转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中,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分别推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评论”、“走实群众路,转变作风进行时”等多组系列评论,增强教育实践活动报道的引导性和感染力。

  创新化贴近时代。“长江后浪推前浪”。媒体的职责,是记录时代,也引领未来。在这个火热的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从单向传输、单一形态走向多媒体生产、多介质传播、多方位运营,真正架构起全媒体、立体化的传播体系,加快推进内容生产和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近年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新媒体建设一直在推进之中,并已基本覆盖门户网站、手机报、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多种形态。当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正因应传媒业态变化,稳步扎实推进全媒体、数字化转型,进一步优化媒体结构布局,加快推进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积极打造新兴内容传播平台和网络用户平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没有休止符。对于媒体来说,记者要始终把课堂、办公室放在基层,记者的老师、采访对象一直都应是群众,媒体要永远做人民的朋友。

  (作者系新华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

  责任编辑:丁和平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