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志红
人到了一定年龄,常会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有甜蜜的记忆,也有回忆的遗憾,最是难忘在儿时。家庭是成长的基础,家风是孕育子女成长的风向标。
中国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拿破仑曾言“母亲塑造孩子的未来”。儿童启蒙学习始于父母,为父母者需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是从儿时的件件小事树立起来的,家风家教时刻熏陶着子女,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在待人接物的言行举止中,家风无所不在地影响着儿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操守。
百善孝为先,孝以顺为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家庭中,如果为人父母者注重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关爱子女友朋,就可以为子女作出尊老爱幼、孝老爱亲的榜样。子女就会从孝敬父母长辈做起,从呵护手足之情做起,矜怜孤寡,乐于助人,积好“小德”。就会心忧天下,甘于奉献,报效国家,成就“大德”。
朱熹曰:“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经》云:“谦谦君子,赐我百朋。”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言必行、行必果,重信守诺、重义轻利,子女就能得到说话算数、以诚待人的初始教育,工作后就能真实无欺不作假、真诚待人不说谎,立得住、行得通、走得远。
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仁爱友善思想,如崇尚“家和万事兴,国和享太平”,强调“仁者爱人”,主张“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相敬如宾、恩爱有加,一家人相亲相爱、其乐融融。亲友之间互帮互助、情意长存,子女就会在社会上搀扶跌倒的陌生人,扶助患难弱小者,以自己的善行义举传递爱心和光明。
家庭是每个人的起点和最深的梦乡。愿美好家风风行千家万户,释放正能量,助人成就梦想!□
(作者系江苏省妇联主席)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