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观点新要求新部署。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项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又一个新飞跃,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开创了我国社会治理的新境界。
为何创新社会治理?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人民内部矛盾易发多发,公共安全形势严峻,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创新社会治理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突出了人民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了我国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如何看待社会治理?从“问题”角度看,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是对社会治理问题应有的态度。正视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并有过程意识,才能使社会治理有更大的改革创新空间,才会对未来充满信心;从“权利”角度看,人民的权利意识空前高涨,私权与公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博弈日益尖锐,权利的风帆如何行进,才能抵达文明的彼岸?从“法治”角度看,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也难有公平正义的真正实现,权利意识的伸张,离不开法治观念护航,只有让法治融入社会治理、社会生活,才能使之成为构建现代公民人格、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基础。
怎样改进社会治理?从管理到治理,是党的执政理念由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转变为政府自上而下与社会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治理”。这将成为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要系统治理,治理主体从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社会共同治理转变;要依法治理,治理方式从管控规制向法治保障转变;要综合治理,治理手段从单一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要源头治理,治理环节上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前移。
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把江苏建得更加美丽,需要每一个人树立全局观念,更多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更加努力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
——群仲平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