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报告

发布时间:2014-09-23     作者:江苏省绿色发展研究基地    

 

作者:江苏省绿色发展研究基地

一、城市绿色发展承载水平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市区)。“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从各市情况看,扬州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位居全省第一,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8.70平方米,泰州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排名最后,为9.00平方米,不足扬州的一半,各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差异显著。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反映了城市的绿化水平,是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江苏省各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都在42%左右,其中南京市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最高,达到46.5%。只有盐城市与淮安市绿化覆盖率不足40%,分别为39.5%39.1%

林木覆盖率。目前阶段,江苏省各市的林木覆盖率大部分在20%以上,其中,徐州的覆盖率情况最好,达到31%。但是,南通、泰州、苏州三市的覆盖率仅有17%左右,其中苏州的覆盖率情况最差,为17.01%

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例。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空气污染程度。从各市的空气质量比较情况来看,扬州、无锡、徐州、常州、宿迁、镇江、南通、苏州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数均在九成以上,扬州最高。而南京、盐城在工业污染、烟尘污染与机动车污染等多重原因下,空气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非建设用地比例(市区)。非建设用地主要划分为“水域”、“农林用地”和“其他非建设用地”三类。江苏各市市区非建设用地所占比例均在85%以上,但各市之间差异较大,宿迁的非建设用地比例最高,达到96.7%,连云港非建设用地所占比例最低,仅为85.9%

人口密度。目前各市的人口密度在全国范围内均处于较高位置,其中,无锡市的人口密度已达到1008/平方公里,为全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盐城市的人口密度为480/平方公里,其人口密度相对最小。人口密度过大,对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小的阻力。因此,如何协调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至关重要。

城市燃气普及率。城市燃气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发展城市燃气事业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便群众生活。我省总体的燃气普及率均在90%以上,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也侧面反映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市中,除了扬州市和宿迁市,其他市的城市燃气普及率都超过96%,其中,南通与苏州的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100%

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数量。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包括地质遗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水源水质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维护区等几类。各市均有不少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南京市、苏州市和扬州市的生态功能保护区较多,分别为787171,盐城市、宿迁市和常州市保护区个数较少,为292625

城市污水处理率(市区)。全省各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均在80%以上,其中,无锡市的情况最好,处理率高达93.1%,苏州市紧随其后,处理率达到90.2%;盐城市与连云港市的污水处理率仅在80%左右。

二、城市绿色发展能力水平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江苏各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大都在60%-70%。无锡市、南通市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较高,达到84.1%83.0%,而泰州市、盐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则相对较低。总体来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水平还不高,各市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处理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各市的情况看,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南通市、苏州市、泰州市、连云港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已达到100%,而苏北有3个市的处理率还不到50%,垃圾污染情况还较为严重,为重点整治区域。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目前,全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基本满足排放的要求。从各市情况看,盐城市和宿迁市的工业废水治理情况均未达标。常州市、淮安市、南通市的工业废水治理颇有成效,治理率达到了100%,做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

工业二氧化硫处理率。各市之间二氧化硫处理情况差异较明显,南京市、镇江市、徐州市二氧化硫处理率较高,在75%左右,南通市、扬州市、无锡市等处于中等水平,处理率在40-60%之间,苏南有一个市的二氧化硫处理率为13个市中最低的,仅有25%

工业烟尘处理率。工业烟尘处理率总体情况良好,除泰州市工业烟尘处理率只有80%外,其他市均在90%以上,并且大部分城市接近100%

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各市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差异较大,徐州市、连云港市、苏州市、镇江市废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0%,属于循环利用效率较高城市,而苏北有三个市由于有较多污染大的重工业企业,其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不足70%。总体而言,江苏省工业废水重复利用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应积极改进相关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设施,以提高其利用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总体状况良好,大约在93%左右。从各市情况分析,除南京市综合利用率为88.8%,其他各市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在90%以上。宿迁市与徐州市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做到完全重复利用。

三、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水平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我省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原煤消费量比重偏高,工业增长速度加快,能源的需求量大,能耗也偏大。从各市情况来看,各市的能耗水平在0.6-1.6吨标准煤/万元。

单位GDP建设用地减少率。江苏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突出,要用有限的土地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各市单位GDP建设用地减少率的情况差异非常大,13个城市中,有7个城市的单位GDP建设用地是增加的。徐州市、无锡市和南京市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基本持平,常州市单位GDP建设用地减少率最高。总体而言,各市集约利用土地方面的工作还有待提高。

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为实现《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的目标,单位GDP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需在1.2千克/万元以下。根据目前各市的情况看,一半的城市达到标准,还有6个城市不符合标准,有的市超标严重,目前排放量分别为4.70千克/万元和4.87千克/万元。可见,节能减排的工作压力仍然较大。

单位工业产值COD排放量。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废水量必然增加,COD的排放量也会相应增加,从而污染水源,影响水质。比较各市单位工业产值COD排放量,宿迁市的COD排放量最高,为23.81/亿元,镇江的COD排放量最低,为9.04/亿元,不到宿迁的一半。总体而言,各市单位工业产值COD排放量差异较明显。

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越低,说明工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越小,相对产生的环境正效应就越大。从各市情况看,13个城市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差异较大。苏北重工业基地的市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高达500.6千克/万元,仍属于粗放经济模式。盐城市的排放量最小,仅为87.6千克/万元,不到最高市的1/5

单位GDP用水量。目前全省存在局部区域和时段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水质型缺水问题十分突出,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从各市单位GDP用水量比较分析,南京市的单位GDP用水量最大,是处于第二大用水量的淮安市的两倍。其他市的单位GDP用水量较为接近,泰州市和盐城市的用水量最小。

四、城市绿色发展提升水平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反映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从各市情况看,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最大,是江苏省唯一超过50%的市,而宿迁、盐城、泰州三个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均低于40%,其余各市差异不大。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测度指标。各市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差异显著,宿迁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最低,低于10%,而盐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最高,高达70%,除去这两个市,其他各市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差距相对较小。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GDP比例。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GDP比例是衡量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各市的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GDP比例参差不齐,呈台阶状走势,其中南京市和淮安市的比例遥遥领先,而盐城市的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GDP比例最低,不足淮安市的1/10

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是反映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和交通结构状况的指标。从各市情况来看,无锡市和苏州市数量最高,每万人平均13辆,盐城市、淮安市、宿迁市、南通市数量较低,仅3辆左右。总体而言,各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环境污染治理指数。环境污染治理指数是反映科技进步在促进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用以综合反映区域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和效果,主要考虑了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综合治理效果等主要反映环境治理的指标。各市环境污染治理指数均在85以上,苏州最高,为95.4,宿迁最低,为85.0

资源综合利用指数。资源综合利用,包括利用废弃资源回收的各种产品,废渣综合利用,废液(水)综合利用,废气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指数可以用来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各市资源综合利用指数均在70以上,徐州最高,为95.1,宿迁最低,为72.0

每十万人专利申请数。专利具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技术含量高,其申请量和授权量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发明能力和水平。我省各市十万人申请专利数差异较大,苏州居于首位,达到737.4件,宿迁最少,仅为18.7件。

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是反映企业在科技创新主体方面的投入和拥有情况。各市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口比重都在3.5%以下。其中,南京科技活动人员比重最大,为3.21%,宿迁比重最小,为0.17%

研发投入占GDP比例。目前,专家普遍认同创新型国家或地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在2%以上。2013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2.3%,在全国率先基本达到创新型国家投入水平。从各市看来,苏州、常州、无锡、南京的研发投入比值已超过2%,可列入创新型地区的行列。

五、城市绿色发展综合评价

对于江苏省城市绿色发展评价,主要是从城市绿色发展承载水平、城市绿色发展能力水平、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城市绿色发展提升水平四个方面来对各个地级市进行评估分析。综合以上分析,江苏省13个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由高到低排序为,镇江288分,常州285分,苏州276分,南京266分,扬州255.5分,淮安243.5分,无锡239分,连云港220分,南通215分,徐州192分,宿迁190分,泰州166分,盐城149分。

(课题组成员:黄贤金、赖力、钟太洋、陈志刚、李升峰、高珊、何为、陈雅、金雨泽、童岩冰)

责任编辑:尤 展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