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发展体系看德国

发布时间:2014-09-23     作者:李 旭    

 

作者:李 旭

 

德国早在1924年就有了生态农业的概念。生态农业虽早被德国人看好,但一直到2000年疯牛病事件发生以后,才引起了政府和民间的高度重视。德国政府为此专门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生态农产品的生产标准、生态农产品加工的添加剂使用标准,以及生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安全要求。总的来看,德国发展生态农业“七大体系”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严格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德国提倡发展生态农业,其农业科研目标已不再是单纯追求产量,而是更加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主要做法包括:农业生产实行农牧结合、合理轮作,鼓励发展农牧结合型家庭农场;病虫害实行综合防治,严格控制化学农药;采用少耕、免耕的方法保护土壤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德国政府还安排农田休耕计划,以解决生产过剩和自然环境破坏问题。德国“生态农业协会”具体负责发展生态农业。德国生态农业协会发布的生态农业生产标准高于欧盟的生态规定,其成员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95%以上的附加料是生态的,才能称作为生态产品。如果企业欲加入德国“生态农业协会”成员,将其产品作为生态产品销售,必须经过3年的完全调整期。

二是发达的生态农业加工体系。德国把农产品加工作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作为提升生态农业附加值的重要环节。政府把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储运和销售各环节的全部内容纳入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来开发,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间的连接比较顺畅,生态农产品的增值效应十分明显。在农产品加工环节,要求每种农产品加工品注明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和使用的添加剂名称,确保加工过程符合生态农产品有关规定。

三是完善的生态农业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德国采用国家监管的民间系统对生态农产品进行检验,全德国有16家州监管局负责管理22家获批准的民间检验所。民间检验所负责实地考察生态企业遵守有关生态规定的情况,双方事先签订检验合同。农场、加工企业和进口企业每年至少检验一次,必要时多次检查,检查的费用由企业承担。检查抽样以检验生产加工过程为主,辅以成品检查,如有可疑,也会进行土壤和植物检查以及残渣分析。生产商和加工商必须说明在哪块土地、哪栋建筑、使用何种设备生产加工;农场必须书面记录什么产品、多少数量、卖给何人,以保证生态产品的来源有迹可查。政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也进行抽查,一旦查出问题,立即进行严厉处置。

四是强大的生态农业市场营销体系。德国通过“生态印章”方式,树立生态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品牌。所有符合生态规定的产品,允许标以生态标识。因此,由于产品类型不同,市场上出现许多不同的生态标识,仅德国就有好多个生态标识。20019月德国为规范标识,公布了统一的“生态印章”。这个生态印章明确告诉消费者,该产品是按照生态条例生产及监管的。生态产品标签在自愿的原则下使用,德国联邦农业与营养研究所负责向企业提供咨询,由各州的监管部门负责检查企业使用该标签的合格性。农产品贴上生态标签,是一个食品贸易、食品工业、农业生态协会、农民协会和国家政策的大联合行为,它提高了德国生态食品的信任度和透明度。

五是健全的生态农业服务体系。德国提供生态农业各类服务的组织主要有三类:联邦政府农业部和各州农业部负责农业教育培训和咨询的机构及其下设的各类服务站,独立于农业部但得到各级政府部分资助的农林业协会,发育最早、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德国几乎所有的农户都是合作社成员,一半以上的农民、园丁和葡萄种植人员通过农业合作社进行购销。农民协会是德国农民最重要的组织,全国90%以上的农民都参加了协会,且完全由农民自建,其经费全部来自于农民缴纳的会费。农民缴纳的会费包括:基本会费,根据农民的家庭人口和土地数量缴纳;服务费,农民协会给农民提供服务,根据农场规模和服务项目不同而收取不同费用。

六是务实的生态农业环境保护体系。德国一直对农村环境问题解决得比较好,政府像对待城市一样处理农民家庭的生活垃圾,有城乡统一的垃圾回收系统。与城市不同的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也产生垃圾,如作物秸秆、牲畜粪便的处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在德国,大部分农作物秸秆都使用大型机械直接打碎还田;另一部分用于饲养牲畜。由于秸秆还田的比例很高,因而保持了农田的肥力,大大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牲畜的粪便,部分作为有机肥料,回到了农田,其余部分则用于生产沼气。德国还出台相关新能源政策,鼓励民间沼气发电,通过沼气发电,既可以增加当地的新能源供应,也保持了环境卫生。

七是有力的生态农业支持体系。德国对生态农业采取不同的促进措施。促进项目资金由欧盟、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分担。在德国老的联邦州由欧盟承担的促进费用占50%,在5个新的联邦州欧盟承担75%。除了对生态农业生产方面的支持政策,德国对生态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也进行资助。德国政府推出生态农业联邦项目,从国家财政预算中拿出专款发展生态农业,主要用于培训、宣传教育、科研应用等。此外,德国农业部每年还设立生态农业奖,奖励对促进生态农业改善、开发产品技术等有突出贡献的企业。

实践证明,德国农业现代化走出了一条自然生态、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参考德国经验,结合江苏实际,要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当前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大力培育家庭农场,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德国的生态农业普遍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以中小家庭农场为主,大部分农场规模在50公顷以下,90%的农户从事种养殖业,其中畜牧业是德国大多数家庭农场重要的收入来源。目前,江苏农业的现状还是农村千家万户,农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农业生产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一下子难以完全实现,这成为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发展生态农业一定要大力培育家庭农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只有资源重新整合,才能有效保障生态农业具体措施的落实。

着力发展绿色食品,创建安全信得过品牌。我国近年来大力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绿色食品认证标准。绿色认证食品慢慢走上了消费者的餐桌,绿色食品标识也逐渐被消费者认可。通过“认证”的方法抓产品质量安全是对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这是借鉴工业上的做法,用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但目前在操作层面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一些绿色食品生产没有严格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另一方面,绿色食品“优质”却没有“优价”,影响了绿色食品企业的积极性。必须加强对绿色食品生产的监管,加大对绿色食品消费的宣传,把绿色食品消费者、生产者的信心一起调动起来。

强化责任追究,建立高效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经常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环节比较多、监管的部门也比较多、原因也比较复杂。目前,我们的食品质量安全基本处于一种不设防状态。必须依法用重典,强化责任追究,抓一些反面典型,从而起到警示作用。职能监管部门必须做到“到位”而不“缺位”,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标准实施的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外事办)

责任编辑:袁 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