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和
人们习惯上把由于种种原因而半途停工的建筑工程称之为“半拉子工程”或者“烂尾楼工程”。这种现象在时下基层工作中并不鲜见。少数基层单位为落实上级要求,建起各类富丽堂皇的“中心”。“中心”建立之初很是热闹,又是开现场会,又是接待参观,可是时间一长,“中心”既没有人员配备,也没有运作机制,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就是一例。对基层出现的这种“半拉子工程”现象,群众十分反感。
基层工作中“半拉子工程”为何得以蔓延?原因是多方面的。上级的要求,脱离实际,是其一。一些上级机关缺乏对基层情况的深入了解,想当然地对基层提出各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基层为了落实上级要求,不得不匆匆上马那些不切实际的“工程”。其二,基层唯上,不唯实。少数基层单位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不是从群众的真实意愿出发,而是一味迎合上面要求,“工程”匆匆上马之后往往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一定行得通,于是当初的“工程”变成了“半拉子工程”。其三,少数领导干部的政绩观、群众观出现问题。有少数领导干部从自身的政绩出发,丝毫不考虑群众意愿、群众利益,见着“工程”就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往往止于“一锤子”买卖,“工程”一产生轰动效应,便大功告成、鸣金收兵。其四,少数领导干部个人素质有问题,缺乏“一盘棋”的大局观念,没有“接力棒”思想,前任上的“工程”一概不接,或者象征性地接一下便没有了下文。
基层“半拉子工程”频现,归根到底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群众观念淡薄所致。“半拉子工程”是形式主义的产物,因为“工程”是做给上级看的,实际效果如何则很少有人深究。“工程”成功,自己的政绩就摆在了那里;“工程”失败,无人问责也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半拉子工程”与官僚主义联系紧密。“工程”究竟要不要开工?“工程”对基层对群众究竟能产生怎样的作用?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工程是否有利于出形象、出政绩。“半拉子工程”是群众观念淡薄的表现。“工程”立项不听取群众意见,“工程”开工不顾及群众反应,“工程”推进不考虑群众的实际需要,这样的“工程”不短命才怪呢!
从基层“半拉子工程”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害之烈,群众观念淡薄造成的后果之严重,因此必须下决心加以整治。上级机关、领导干部应正视基层存在的“半拉子工程”现象并勇于承担责任,帮助基层对“半拉子工程”进行集中清理,凡是符合基层实际、群众拥护赞成、由于种种原因“停工”的,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全力以赴把“工程”引向深入;凡是被实践证明行不通或群众反映强烈的那些“半拉子工程”,必须坚决予以“下马”,并尽可能挽回由此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决不允许基层“半拉子工程”继续存在。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目标考核制、“工程”监理制和严格的问责机制,对出现“半拉子工程”现象的地方和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实施严厉问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半拉子工程”现象的产生。□
责任编辑:丁和平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