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波
当前,互联网以开放的特性、自由互动的表达方式,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也给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生事物,我们泰州市积极运用网络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切实加强网络空间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突出领域拓展,不断壮大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
固本强基,积极招募志愿者。2011年3月,按照中央文明办统一部署,10名同志作为全国首批网络志愿者,开展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工作中,我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开始探索泰州网络志愿服务工作,努力放大志愿服务工作效应。在渐进式发展网络志愿者的基础上,2012年7月,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75名队员组成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支队。2013年,本着自愿报名、注重素质的原则,网络志愿者招募范围从各级文明单位逐步拓展到高校、村镇、社区和基层单位,其中301家单位成立了3-5人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小组。许多民间人士也积极主动加入了网络志愿者队伍。目前,仅正式注册的网络志愿者就有1656人。其中,由于实绩突出,1名志愿者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2名志愿者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志愿者”。
分类指导,畅通联络渠道。针对工作实际,将全市网络志愿者分成核心队伍、主体队伍、社会队伍等类别,明确市网络志愿服务支队骨干志愿者分别负责对接全国、省、各市(区)、各单位网络志愿者。各市(区)、各单位网络志愿服务队伍均确定一名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志担任联络员,负责上传下达,牵头做好本地本单位网络文明传播工作。建立“泰州全国网络文明传播志愿群”、“泰州市网络志愿群”两个QQ工作群,分别吸纳全国网络志愿者和各市(区)、各单位网络志愿服务联络员,通过QQ群进行日常工作联络布置、热点难点问题解答和心得交流分享。
突出组织协调,建立高效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机制
注重动态管理。市委宣传部研制开发了泰州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电子管理系统,主要由前台和后台两部分构成,前台功能为注册、检索、培训、展示,后台功能是对志愿者、志愿服务信息、数据统计等数据库的管理。依托这一平台,可自动抓取传播动态信息,及时掌握网络志愿者工作情况,实现了“实名登录注册——实况全程记录——实效成果展示”管理目标。网络志愿者全部在管理系统进行了注册,开通了中国文明网和知名网站等2个以上博客,以及腾讯、新浪等2个以上微博,并积极在全国、省和泰州有影响的网络论坛注册。
注重考核激励。市文明办、市网络志愿服务支队定期讨论研究全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工作,制定工作计划,部署开展网络志愿服务活动,有序推进日常各项工作。制定网络志愿者考评办法和奖励激励办法,出台考评项目表,详细列出各个考核项目和对应考核要求,计4大项8小项20条;每季度组织开展网络文明传播考核,评选季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并给予适当奖励。完善网络志愿者工作保障制度,明确由其所在单位提供工作条件。对不执行相关规定、长时间不参与网络文明传播活动或达不到工作要求的志愿者,实行退出机制,取消资格,通报工作单位。
突出活动策划,开展高质量网络文明传播活动
开阔思路,积极做好常规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节日”、“续写雷锋日记”等大型传播活动,通过博客、微博、论坛发帖讨论以及评论、微访谈等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同时,引导网络志愿者关注热点网络事件,正面引导网络舆论。截至目前,泰州网络志愿者共发表博客、微博、论坛帖文等传播信息31万多篇(条),数百篇评论、博文被中国文明网首页采用。
寻求突破,策划开展特色文明传播活动。结合泰州实际,根据传播需求和征集网络意见确定主题,积极策划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网络文明传播活动。2013年以来,先后开展了“泰州最美教师”、“最美志愿者”、“‘一滴水’文明工程”、“爱在泰州”等80多项特色传播活动,网络志愿者们踊跃参加,通过QQ、博客、微博、论坛等形式撰写博文、发出倡议、展开讨论,积极宣传引导,发动网友参与,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其中,仅“最美教师”主题传播活动中,就有10万多名网民以网上祭扫、发表纪念作品、开展讨论等方式追思泰州教师杨向明。
打造品牌,做大做强网络志愿者博客圈。市文明办精心搭建“泰州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博客圈”,网站界面清爽,便于操作,互动功能强大,吸引大量网友浏览、参与,成为本地网络名气最大的博客圈,有效增强了各地各单位网络志愿者之间,以及网络志愿者与广大网民之间的互动。网络志愿者们在博客圈及时发布市(区)、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动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诚信建设、文明出境游等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对好的做法、经验进行讨论总结,并在面上宣传推广。今年博客圈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创文明城市,惠万家百姓”主题传播,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参与,播文明礼仪、晒文明行为,关注百姓民生、服务基层群众。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以其开展便捷、参与面广的特点,已成为泰州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亮点。随着传播活动的不断开展,工作中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文明办履职尽责是做好网络志愿服务工作的根本。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开展实实在在的志愿服务活动,既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课题,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网络志愿服务工作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把网络志愿服务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体安排,及时修订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和志愿服务等考评体系,将网络志愿服务作为测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标杆作用,引导各级文明单位跳出自身抓创建,在主动融入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中放大了示范效应。
二、定期培训交流是做好网络志愿服务工作的基础。网络志愿者的政治业务素质,决定了其传播文明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制定下发《泰州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工作要求》、《泰州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操作手册》等系列文件,对工作条件、工作重点和开通传播平台、发布传播信息等提出明确要求。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分层分类开展专业培训、骨干培训,定期开展培训学习和座谈交流活动,邀请熟悉精神文明建设和网络文明传播的业内人士讲课,针对日常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答疑解惑,交流网络文明传播经验体会,提高了志愿者的网络文明传播水平。
三、网上网下联动是做好网络志愿服务工作的方向。实践证明,单纯的网络志愿服务缺乏与广大网友的有效互动,网上网下联动是扩大影响力、更好发挥文明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我们积极将网络志愿服务与线下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效联动。连续两年开展“衣旧情深”冬衣捐赠行动,利用网络的力量实现网上网下同步捐赠,共收到冬衣2万多件。“衣旧情深”行动通过QQ群、QQ空间、博客圈,实时发布活动过程,捐赠者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活动进展,掌握爱心物资捐赠情况,掀起了播撒爱心的热潮,有力地提升了网络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四、传播内容原创是做好网络志愿服务工作的关键。网络文明传播仅靠转发盲目追求数量,是无法实现传播目标的。我们不断加大引导力度,培养志愿者的思考能力,将文明的思想融入到志愿者原创的博客、微博文字中去,不断提高原创博客、微博的比重,更好地传播了文明。同时,鼓励网络志愿者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记录和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凡人善举,用切身感知来传递文明,增强网络文明传播的感染力、渗透力。□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责任编辑:陈伟龄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