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为政之德

发布时间:2014-12-05     稿件来源:《群众》     作者:潘春华    

古人云:“百行德为首,德为官之魂”。领导干部的“德”看似无形,却力量无穷。综观焦裕禄、沈浩、杨善洲等有形的正能量,他们所坚守的精神家园、诠释的道德内涵,对社会文明风尚和道德建设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领导干部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常修为政之德。

修养德行,提高道德水准。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观念激烈碰撞,领导干部面临的考验也层出不穷。少数干部经不起外界的诱惑,道德防线失守,最后一步步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随着形势的变化,通过读书和实践规范言行、修养德行,不断提高道德水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修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还要学会见贤思齐、自省自重,以古代圣贤、革命先辈和道德模范为镜,洗涤自己的心灵,激发修养德行的内在动力。

谦逊低调,牢记为民宗旨。谦逊是一种美德,一种胸怀,一种品格,一种修养,是做人的最佳姿态,也是一个领导干部人品、官德及党性的外在表现。做人不能太精明,低调做人,不耍小聪明,让自己始终处于冷静状态,在低调的心态下,兢兢业业,才能做成大事业。作为领导干部,理应时刻牢记为民宗旨,保持平民本色,放下架子,放低姿态,学会善待寻常百姓,时刻谨记群众的期盼;要脚沾泥,接地气,听民声,解民忧,关心百姓疾苦。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凝聚人心,奏响干事创业的最强音。

敬畏权力,常怀律己之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民造福;用得不好,则会祸民造孽。权力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堕落;权力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领导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一定的权力,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就有可能在人情世故的纠缠中、在形形色色的诱惑和糖衣炮弹的进攻中丧失原则,丢掉立场,最终干出违背党纪国法的事来。因此,领导干部要想过好权力关,就必须抱着敬畏的心态去审视权力、使用权力,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自觉管好生活圈、交友圈,自觉用党纪国法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到秉公用权、审慎用权、依法用权,真正把权力当成是为民服务、为民谋利的公器,维护好自身的形象。

知足常乐,常戒非分之想。“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是一种品质,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境界。面对灯红酒绿、功名利禄,领导干部能否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修身克己,清心寡欲,时刻保持一种知足的心态,往往能够看出其精神境界的高低。领导干部身为人民公仆,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等问题上就应看淡看轻,泰然自若,不生非分之想,不为欲望所累,安于清淡平实,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不昏不聩,不躁不骄,坦荡豁达,守住气节,追求情趣健康,固守精神家园;就应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切实做到心态不失衡,头脑不糊涂,情感不放纵,权力不谋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责任编辑:刘 忠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