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高原”向“文化高峰”攀登

发布时间:2014-12-05     稿件来源:《群众》     作者:文 藻    

在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我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发展,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在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新征程中努力交出从“文化高原”向“文化高峰”攀登的完美答卷。

几年来,各地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政策措施,各项量化指标达到或超过时序进度,各方面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免费开放、文化精品生产、文化产业发展、全民阅读、文物普查、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软件正版化等许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不仅实现了较快发展,而且创新了模式、积累了经验。2012年,我省文化建设工程8项规划指标全部达到时序进度。2013年,全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含个体)2833亿元,占GDP比重4.79%,人均拥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面积2.73平方米,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人口比例13.8%,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82.2%,各项量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时序进度。

坐言起行 谋篇布局深化改革

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文化发展的活力尤其需要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的形成。深化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是推进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省里出台《江苏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重点改革举措及工作项目分工》,列入改革计划的各项任务全面启动、稳步推进,其中36项已基本完成。围绕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促进文化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建立完善文化投融资体系、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等深入开展调研,研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意见和办法。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专题部署,省市主要媒体积极探索融合路径,规划推进系列融合项目。着力筹建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二期、推动组建省文投集团,全省广电网络整合基本完成。

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鼓励艺术名家和其他演职人员以个人持股方式参与转制文艺院团的股份制改造”。这是全国具有领先意义的跨越性一步。推动已经成功改制的省昆剧院进行股份制改革,着手在全国招揽昆曲名家,以入股形式和省演艺集团共组新团。新团不受体制束缚,采取混合所有制,国企、民企、个人都能参股,国企可以不控股。名家可以现金入股,也可以艺术无形资产入股。股份制的探索,既注重传承,又能调动演员积极性,将极大地激发艺术生产活力,更好地出人出戏出作品。为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早在2011年,幸福蓝海就开始引进国有文化产业投资者、文化行业财务投资者和优秀主创人员等三类战略合作伙伴。引入自然人股东,这在当时国有文化企业中可谓首开先河。优秀的编剧能为公司带来好的剧本和项目,优秀制作人、明星演员的加盟更利于公司打造影视剧精品。通过股权将优秀的主创人员与国有优质的影视制作平台深入融合,能使各自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实现共赢发展。

双轮驱动 产业事业比翼齐飞

没有高度发达的文化事业作为基础,文化产业的发展就缺乏坚实的根基;没有发达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文化事业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我省近年来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只有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才能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才能不断丰富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生活。

提档升级公共文化服务。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探索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加快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步伐,加大政府文化采购力度。目前,已建成省美术馆新馆、南京博物院二期等省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省财政拨专款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送书送戏送电影等文化惠民工程,创新开展江苏艺术展演月、江苏读书节及省文华奖、广播影视政府奖、新闻出版政府奖评选等活动,牵头申遗的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阶段,在巩固拓展传统渠道阵地向互联网、广电网等新兴传播载体转变的背景下,大力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数字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工程,把电脑屏、电视屏、手机屏打造成文化惠民新平台。与此同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基层服务点已覆盖1000多个社区和1.7万个行政村,可实现免费上网,共享优质文化资源。

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研究制定促进文化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提升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水平的意见及行动计划,着力建设一批省级重点文化科技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支持推动一批重点文化企业上市。组织2014年首届江苏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成功举办第三届苏州创博会、第十一届常州动漫周和首届徐州文博会,影响不断扩大。省属六大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影响力竞争力稳步提升,2013年资产总额达到750.56亿元、所有者权益450.26亿元、营业收入277.78亿元、净利润54.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58%15.76%10.09%10.14%。其中,凤凰集团、江苏广电集团、江苏有线连续被评为全国文化企业30强。

精品频现 文化人才共谱华章

众所周知,我们一直缺乏在全国有轰动影响力的扛鼎之作。文化艺术生产“有高原,无高峰”,曾让我省文化人陷于百思不得其解的集体苦恼。现在,这种尴尬局面正在打破。

统筹资源,着力打造精品。近年来,我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作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的“文化苏军”,着力推出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着力营造名家涌现、大师辈出、精品迭现的文化生态和良好环境,以文化人才支撑文化大厦,以文化精品引领文化繁荣,加快构筑江苏文化高地,创造出一大批在全国叫得响的江苏文化品牌。2012年,顾芗捧得中国戏曲史上第6个“梅花大奖”;当年8月,毕飞宇凭长篇小说《推拿》获我省首个茅盾文学奖;从零起步的江苏动漫,这两年迅速长成“大个子”,原创动画产量全国第一,优秀动画片全国第一;《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等9部作品获第12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二。2014年,推出《运之河》、《丹顶鹤》等原创精品,影片《白日焰火》荣获柏林电影节金熊银熊双奖。参加全国第十三届、组织全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申报评选,我省9部作品获全国表彰、总数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二。

尊重规律,培养文化人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完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夯实了江苏文化繁荣发展的坚实基础。实施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战略,开展文化人才大规模培训活动,着力培养青年社科英才、高素质新闻人才。强化用人单位吸纳、培养、使用人才的主体地位,创造新人辈出的机制和平台。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加强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智力,完善引进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特聘专家制度,实施文化人才储备战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成果的奖励力度,建立文化人才高地建设专项资金,建立高层次文化人才津贴制度,为高层次文化人才的创业提供支持。加快职称改革步伐,推进文化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文化人才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有关制度。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