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始,江苏省委、省政府把创新驱动战略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4年来,全省科技创新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新进展?在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为总抓手的过程中,又有怎样的重要举措和成功做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徐南平。
推进科技创新工程时序进度全部达标
记者:进入“十二五”以来,江苏率先实施了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如今,4年过去了,请问科技创新工程在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徐南平:4年前,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重大抉择,同时实施了科教与人才强省基础战略。4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不渝地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为总抓手,加强整体部署,明确发展重点,落实关键举措,全面提升科技支撑引领发展的能力,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创新日益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记者:作为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在2014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江苏全省在科技改革与发展方面做了哪些重要工作,科技创新工程在前三年基础上又有了哪些新的起色,各项考核指标都达到时序进度要求了吗?
徐南平:今年,省委、省政府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继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一是多次召开会议听取科技创新工程进展汇报,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释放科技发展活力。各级科技部门狠抓落实,既认真抓好科技改革发展的规定动作,又根据省情、市情和县情探索实践,进一步使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各个层面。二是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责成省科技厅出台了《关于拓展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方案(2014-2015年)》,以项目化方式对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确定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进一步将工作抓手细化、实化、具体化。三是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路径,重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上下之间的衔接沟通,构建了多个省级层面的协调推进机制,大大提高组织程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管一级”的工作推进体系。四是围绕任务分解、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等环节,把落实建设任务与加强政风建设、完善管理体系、提高服务效能结合起来,开展跟踪监督,建立问责机制,确保了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经过从上到下各地区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今年全省科技创新工程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科技创新工程监测统计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时序进度。与“十一五”末相比,高新技术企业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企业科技税收减免额、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数、创投管理资金规模等10多个指标均翻一番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国家高新区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等20多个指标实现50%以上增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增加1个以上百分点、达57.5%。总的来看,创新型省份建设实现重要跃升,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位居全国首位,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居全国第一、总体水平居全国第二,人才竞争力由全国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成为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
深化科技创新工程体现在“六个更加注重”
记者:江苏以长远眼光花大力气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显示了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担当。这几年特别是2014年,我省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当中,推出了哪些有力举措,其成功做法是什么?
徐南平:总体而言,是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启动、高要求推进,按照“一个环境、两个支撑、三个体系、四个落脚点”的科技创新工程要求,以项目化方式扎实推进,确保“每年都有新进展、五年实现大突破”。就今年的具体工作实践来讲,体现在六个“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毫不含糊地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切实将创新资源引入企业,全省企业与国内98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建有校企联盟9528个。切实将技术研发机构建在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机构建设力度,推动企业完善研发体系,目前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86.5%、居全国第一。切实将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延展科技服务链条,全省科技服务机构近1700家、从业人员19万人。切实将创新政策落实到企业,按照“落实政策比制定政策重要”的要求,实施“千人万企”行动,推行政策落实与项目立项、工作会商和科技进步考核“三挂钩”,企业科技税收减免额连跨两个百亿台阶,去年达230亿元,首次超过政府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今年9月,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7703家、约占全国1/9,企业正加快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者。
二是更加注重推进产业高端攀升。坚持把产业技术创新作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产业升级“三大计划”部署创新链,加快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推进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实施“一所两制”、“一所一策”、项目经理制、股权激励等改革措施,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加强产业技术前沿创新,整合设立前瞻性研究专项资金,组织云计算、3D打印、石墨烯、未来网络等前瞻先导专项,抢占产业创新的制高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聚焦重大需求,采取联合招标、海外招标等多种方式,今年集成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1个,累计超过1200个。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完善“两部一省”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形成“一区一战略产业、一县一主导产业、一镇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今年前三季度,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2万亿元。
三是更加注重激发基层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基层创新是我省的一大特色。加强纵深部署,统筹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区)和创新型乡镇建设,目前全省拥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10个,创新型(市、区)和创新型乡镇162个,基层改革活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优化区域创新布局,积极谋划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苏北科技与人才支撑工程,建立沿海科技走廊,把创新驱动贯穿到苏南转型、苏中崛起、苏北振兴和沿海开发的实践中。提升创新型园区发展水平,明确高新园区是创新驱动发展主阵地,加大高新区建设力度,拥有国家级高新区12家、跃居全国第一。推动人才等创新资源下基层,加大“科技镇长团”选派力度,在全国首创研究生工作站等人才站点,推动千名科技管理干部、万名研究生、8万多名专家教授常年活跃在基层和企业一线。
四是更加注重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注重发挥江苏科教优势和开放优势,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率先与以色列、芬兰建立政府间产业研发合作机制,探索发展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合作联系,大力提升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的战略合作层次,今年预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1万项。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推进苏州自主创新广场等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科技服务业收入达755亿元。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坚持把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以建设全国首个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省为契机,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科技支行、科技小贷公司实现省辖市和高新区全覆盖,目前全省创投管理资金规模超过1600亿元。
五是更加注重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坚持把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制度。在全国较早颁布实施《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创建全国唯一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与美国、韩国建立起稳定的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关系,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等一批重大服务载体落户。我省知识产权工作获得很大发展,综合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省,全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均稳居全国首位。
六是更加注重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加快载体、项目、金融和服务等“四位一体”联动。突出青年人才培养,设立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青年科学基金专项,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累计资助2600位青年科研骨干,储备优秀学术带头人。突出人才创业扶持,举办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下大力气发展创业孵化载体,各类孵化器数量和孵化场地面积均占全国1/3,年均入驻企业4000家以上,形成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办高科技企业、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链式效应。目前,全省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累计达480名,其中创业类人才占全国的近30%、稳居首位。
拓展科技创新工程还须弘扬改革精神
记者:通过科技创新工程的深入实施和逐年推进,我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取得了可喜进展,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您认为目前江苏科技创新工作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徐南平:主要是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尚不够紧密,产业、企业发展水平仍处于中低端。究其原因,既有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制度有待完善的问题,也有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的问题。
记者:在全面深化改革、强调依法治省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您兼专家和领导于一身,就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个问题,您有哪些考虑,对明年有何展望?
徐南平:概而言之,要以改革精神进一步拓展科技创新工程。展开来讲,下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步伐;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我们初步考虑,着力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以科技创新工程为总抓手,以打造区域性创新改革试验平台(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点,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显著提升江苏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作者分别系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本刊记者)
责任编辑:汤建奎
☞延伸阅读:
江苏科技创新工程
2011年9月,江苏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指出江苏将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三个“翻一番”,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创业投资规模、科技企业总数三个‘翻两番’,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江苏科技创新工程以“一个制度、两个支撑、三个体系、四个落脚点”为工作抓手。“一个制度”,就是把制度创新和政策突破作为科技工作的第一抓手,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动力机制。“两个支撑”,就是以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为支撑,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三大体系”,就是以构建富有竞争力的产学研结合体系、科技投融资体系、科技服务体系为重点,全面优化资源配置格局。“四个落脚点”,就是以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落脚点,按照“主体是企业、方向在产业、重心下基层、服务于民生”的要求,大幅提高科技创新的产出份额,在更高水平上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