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八项工程”,以经济转型升级为统领,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仅成为推进“两个率先”的主抓手,而且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战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江苏“始终把已经取得的成绩看作是事业新的起跑线,按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并对江苏转型发展提出“三项重点任务”。如何与时俱进将发展的注意力、关注点更多地放到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如何更加强调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有机统一?如何更加注重工作标准与群众认可相一致、与中央精神相吻合?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决定着我省“八项工程”战略的成败。
省委、省政府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拓展“八项工程”的内涵。去年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出台《关于完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务实推进“八项工程”的意见》,将原来的111个指标调整为56个指标,增强了导向性、激励性、操作性。今年初,研究提出了《关于深化拓展“八项工程”的若干意见》,优化完善了“八项工程”具体部署,在发展导向上突出质量效益,在工作推进上体现更高要求,在衡量标准上强调群众认可。11月14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对“八项工程”监测统计指标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对56个指标作了较大幅度的增减、置换和调整,同时进一步完善监测统计指标的内涵和统计监测评价方法,调高部分已达指标的目标值,使指标设置和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注重实效、易于操作。
全省各地各部门以“八项工程”指标体系为导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推动“八项工程”实践创新,把功夫更多地下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工作上,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优化结构,更加重视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更加重视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重视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每年都有新进展、五年实现大突破”。实施“八项工程”这一江苏科学发展的重要实践创新,成为全省工作的鲜明导向和强大动力,书写了一篇篇中国梦江苏篇章的恢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