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新疆应该下雪了吧?”
“我们住所旁的那排白杨有没有再粗壮些?”
“阿合奇县的老师们工作还顺利吧?”
……
我们仨啃着无锡驻新疆阿合奇县前方工作组托人捎来的正宗阿克苏“冰糖心”苹果,边吃边聊,思绪也渐渐飘向那火热的七月……
我们仨,一个在区教研室工作,一个是高中校长,还有一个是年轻的小学老师,都来自国家首批课改实验区无锡市锡山区,应无锡援疆前方工作组和阿合奇县教育局的邀请,三个男人决心“抱个团”,赴疆对当地可塑性强的新任教师进行教育理论集中培训。
尽管当时南疆的局势似乎有些“紧张”,但憧憬着万里之遥的祖国边疆风貌,心系着传闻中的“柯尔克孜精神家园”,也就果断地出发了。
“好一个柯尔克孜的精神家园!”
下了飞机,乘上大巴,窗外越来越荒凉。戈壁成滩,骆驼刺伴着黄沙飞扬,唯独一排排茁壮的白杨不断地在眼前掠过,刚毅,挺拔,毫不忸怩。渐渐地进入天山腹地,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交界处,也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
呵!托河像一条明亮亮的带子出现在我们面前,天气也是那么的清凉惬意,毫无无锡的闷热不爽,小小县城“两山夹一谷”,据说是史诗《玛纳斯》的“故乡”,也是“猎鹰之乡”。走在街上,静谧,美好,也许得益于无锡多年的对口援建,也许更多的是因为这里本身就民风淳朴、与世无争。
前方工作组热情接待了我们三位家乡人,工作组组长、阿合奇县委副书记林小异妥善地安排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还亲切地勉励:“这里很安全,也很温暖,大家要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智慧,在祖国的边疆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为阿合奇县的教育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天山巍巍,托河滔滔。我们入住宾馆,遥望天山顶终年不化的积雪和晚上11点多尚存晚霞的余光,吃着当地工作人员送来的甜瓜,不由感叹“柯尔克孜族的质朴、热情与真诚”,感受到了前方工作组家一般的温暖。
无锡市政府代表团在阿合奇县考察对口援疆工作
“好一群渴望成才的后生!”
和学员们见面了,都是各所学校精选出来的“小年轻”,充满着青春活力,见了我们还相当好奇。我们的领队蒋老师先向他们介绍了无锡,介绍了新课程改革,从他们放光的双眼就可以看出浓浓的求知欲。
我们分别从课程标准、教育科研、教学理论等方面进行授课,让他们了解“课程设计的理念、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跟他们聊聊“什么是教育科研”、“如何进行课题研究、把文章写在课堂里”,也讲讲什么是教育学、心理学。小朱老师还应学员要求以《鸟语》等课堂实例为依托组织了参与式培训……
让我们难忘的是,小朱老师把学员们当孩子上课时,大家那份投入、那份专注与那份和谐的课堂效果,课后的交流点评也体现着他们对学习新教法的渴望。
让我们感动的是,学员阿曼古丽对前来采访的新闻媒体说:“无锡老师的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生动,让我们大开眼界。我回到自己工作的学校后要认真实践,要朝着骨干教师的目标不断努力!”
让我们惊叹的是,刘梅等学员在授课结束后组织安排的闭卷考试中取得了85分以上的高分,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我们的讲课内容。
看得出来,我们的讲课受到了学员们的欢迎和好评,一些不是这个班的学员还自发赶来听课。
“好一份悠久绵长的援疆情!”
时间很快,半个月在我们和学员们快乐的相处中流逝了。期间不能忘记前方工作组与阿合奇县教育局的热情款待,不能忘记第一次走进老乡家里的好奇与感慨,不能忘记训鹰场留下的豪迈与欢笑……一切都太美好了,一切都太难忘了。
教育局的干部领我们到她家里,亲自给我们做“拉条子”“羊肉抓饭”,还用柯尔克孜族最正宗的仪式招呼我们用餐。那精美的地毯银饰,那味美的餐食,那周到的礼数,那真诚的举手投足,真的令我们流连忘返……
教育局的干部们还亲自送我们返程。记得梁局长、张科长对我们“放弃休息时间不远万里来到南疆传经送宝表示诚挚的谢意”,“希望大家能常来常往,保持长久的联系”;记得我们路过阿克苏的苹果园时无意间聊起“冰糖心”,而前方工作组真的送到我们嘴边,我们三个男子汉的“新疆情”油然而生。
佳奇新城里留下了我们的脚步,雪域高原上留下了我们的欢歌,阿合奇县人民的热情融进了我们的回忆。当地有种特产酒“伊力特”的宣传语叫“醉柔男人心”,我们的心被“冰糖心”“甜化”了,被民族情“醉柔”了……
我们有第二个家乡叫新疆,我们有一份特殊的情叫“援疆情”……□
(作者系无锡市对口支援新疆阿合奇县前方工作组援疆教师)
责任编辑:袁 文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