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援疆,我们一路前行

——记江苏•克州疾控中心结对帮扶活动
发布时间:2015-03-24     稿件来源:《群众•江苏援疆(克州)专刊》     作者:霍宗利    

 

  在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的协调下,江苏省疾控中心与克州疾控中心结对认亲,开展全方位的交流帮扶活动。一年来,两家互动日趋紧密。随着交流的深入,已从开始时的单位之间,发展到各相关业务科室之间,再到现在的各相关业务人员之间形成结对帮扶。这种嵌入式的结对帮扶,已经深入人心。以结对子为载体,江苏省疾控中心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能力正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克州疾控中心,对提高克州疾控中心业务人员的整体素养和技术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结对帮扶初见成效。     

       

  为加强江苏和克州疾控中心之间的交流合作,两家单位的领导进行了互访交流。在充分了解克州疾控中心的困难后,江苏省疾控中心周明浩主任提出,将以能力提升为前提、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专科打造为重点,为克州疾控中心综合能力达到新疆地区中等偏上水平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围绕这一思路,江苏省疾控中心全体人员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援助兄弟单位的工作中。为保证结对交流的有序进行和援疆工作的顺利推进,江苏省疾控中心与克州疾控中心先后签署三个方面合作协议,分别为:职业病诊断和健康检查合作协议,江苏省疾控中心支援项目资金8万元;2014年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江苏省疾控中心支援人才培养资金10万元;新疆自治区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申报合作协议,现在正处于申报阶段,如果申报成功,江苏省疾控中心将提供10万元配套资金。根据协议精神,江苏省疾控中心将在人才培养和专科建设等方面为克州疾控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为克州疾控中心培养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技术干部队伍。     

      

  为提升克州疾控中心的业务能力,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互动原则,江苏省疾控中心除派出相关专家赴克州指导外,还资助克州疾控中心一批业务骨干来江苏省疾控中心进修学习,参与到江苏省疾控中心的日常工作中,将工作和学习融合到一起,提高学习效率。在同进修学员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江苏省疾控中心的带教老师发现,由于语言沟通不畅,且技术能力存在一定差距,进修学员普遍遇到课上听不懂,进实验室不敢动手,培训结束后又容易忘的困难。为扭转这一局面,江苏省疾控中心的带教老师不断摸索,总结出一套崭新的培训模式。带教老师将集中授课和实验室带教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讲解穿插于具体的实验操作中,让学员在实验中学习理论,再用理论知识来强化实验过程。考虑到克州疾控中心技术人员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培训都采取手把手模式进行,从检测设备的开机检测到关机,从检测数据的处理到报告书写,每一个细节,都详细为学员讲解示范。为防止学员不能将所学知识完全消化吸收,带教老师还将检测过程制作成详细的标准操作规程,并对授课全程录像,以备学员复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州疾控中心的理化实验室检测工作已从无到有,技术人员能独立操作原子荧光光谱仪,并能对生活饮用水中的砷和汞进行检测。根据双方意向,江苏省疾控中心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协助克州疾控中心对生活饮用水检测项目进行大范围扩项,最终帮助其具备独立开展生活饮用水的检测能力。 

    

       

  在结对帮扶的大局下,在互动交流的氛围里,在共同推进克州疾控中心综合业务能力提高的过程中,江苏和克州两地的疾控工作人员团结协作,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克州疾控中心的维吾尔族同事在江苏进修期间,单位食堂无法提供清真伙食,江苏省疾控中心的同事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和维吾尔族同事沟通,并自发上街寻找清真餐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地在江苏学习。 

  2011年底、2012年初南疆地区国外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仍在肆虐。为了抗击疫情和巩固成果,江苏省疾控中心计划免疫所派出多批专家赴克州指导。其中,康国栋同志先后三次来克州指导强化免疫工作,当地的同事都说他是“克州通”,克州地区所有的乡镇都留下过他的身影。为帮助克州人民建立起稳固高效的免疫屏障,他坐着摩托去村里督导过,骑着马到牧民家里检查过,路上就用随身携带的馕充饥。对常年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志来讲,来克州之前这些可能都是无法想象的。但正是这种在艰苦条件下的奋斗经历,让他对克州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和克州当地老百姓建立了纯粹的友谊。 

  结对帮扶在前行,真情援疆在继续。我们深信,随着双方交流交往的深入,我们的援疆工作将会开花结果,克州疾控中心的综合业务能力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系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规划建设组干部、克州疾控中心主任助理)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