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一体”创新干部人才工作

发布时间:2015-03-24     稿件来源:《群众•江苏援疆(克州)专刊》     作者:高 颜    

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克州考察时看望援疆干部

 

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之本。实施人才战略是克州实现富民兴州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支持克州科学谋划人才战略,五化一体推进干部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工程,逐渐奏响人才强州的时代乐章。

科学规划,构建人才优先发展新格局

在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的帮助下,克州出台了《克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绘制了人才发展的美好蓝图。《规划》明确了克州人才发展的具体要求和总目标:具体要求是“人才优先、跨越发展,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多措并举、全面发展”;总目标是培养和造就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使人才队伍稳步增长,为克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人才基础。

根据《克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到2020年,克州人才资源总量计划从2009年末的33835人增加到64239人,年均增长6%,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3%,人力资本投资占地方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2%,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5%,人才贡献率达到32%,形成城乡人才协调发展、区域人才优势互补的机制。

人才发展的关键在体制机制,体制机制的活力来自改革创新和发展环境。《克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一个五年规划,即到2015年,重点在制度建设、机制创新上实现较大突破。

有了江苏的对口支援,克州提出“人才强州”战略,把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克州在新一轮发展中扬帆远航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党管人才是人才强州战略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有力保证。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包括规划人才发展战略,制定并落实人才发展重大政策,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共同参与和推动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提供良好服务平台。近年来,在江苏的对口支援下,克州按照党管人才的工作原则,不断建立健全党管人才工作领导机制、运行机制和关爱机制,通过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促进了克州党管人才工作实现新发展,推动了人才强州战略稳步实施。

精准发力,建立“五化一体”干部人才工作新机制

2014年,江苏第八批援疆干部在总结前一批援疆做法、评估人才项目绩效的基础上,“五化一体”系统推进克州干部人才工作。

——科学化谋才。应用大数据,在全面调查克州干部人才现状基础上,针对克州地区人才资源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紧缺、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分析就业、教育、人才现状,科学研判发展趋势,突出就业、教育、人才三个重点,以年度援疆干部人才专项资金不低于援疆总资金5%为保证,制定《2014年克州干部人才工作要点》;提出并以州委名义印发《关于实施帕米尔3123人才培育计划的意见》,三年培育100名领军人才、200名骨干人才、300名后备人才,进一步盘活克州本土人才存量,扩大引进人才增量,大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精细化育才。根据克州干部人才不同特点、成长规律,实行差别化培养,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切实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对县处级党政正职和后备干部,通过江苏省委党校主体班学习、南京农业大学专题研修、到苏南挂职跟班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对基层党政干部,结合自治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采取课堂教学与考察交流相结合方式,加强传帮带、教思路、教方法、教经验。对专业人才,实施“百名人才高访进修计划”,选派百名克州名师、名医等高层次人才到江苏进行半年以上研修式学习。

——多元化用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充分对接并将江苏教育、人才大省资源优势向克州转移,围绕克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推进江苏与克州人才交流合作。注重柔性用才,组织江苏院士专家克州行、名师大讲堂等,探索建立江苏专家与克州相关单位长期科技交流合作机制。注重人才项目的考核评价,引入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克州的教育人才项目进行前期评估、过程指导、后期评价,充分放大人才援疆项目效果。

——信息化聚才。通过建立“一网两系统三平台”,打造立体的网络信息汇智聚才援疆体系,集聚一批江苏名师、名医、名家,更好地为克州服务。开通帕米尔人才网;援疆干部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初步开发并上线测试,克州人才服务系统已与江苏摩尔信息有限公司对接需求;建立克州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克州一中、二中与南京树人中学远程教学平台,克州州委党校与江苏省委党校远程培训平台,并逐步形成常态工作机制。

——融合化成才。坚持援疆干部人才带头,努力在援疆项目的合作共建中为受援地培养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江苏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干部人才思维活跃,发展办法多,积累了很多管理经验和技术;克州地处西部边陲,干部人才能吃苦,熟悉当地情况,积累了很多维稳处突的经验。两地干部人才能力素质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援疆项目的合作共建、援疆课题的共同研究,两地干部人才互访交流,让江苏干部人才在开展援疆工作中提升大局意识、升华人生,让克州干部人才在结对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开阔思路、成长成才。

2014年全年安排干部人才援疆培训培养资金2555万元,共培训培养克州干部人才4399人,其中赴江苏挂职培养干部124人、进修培养高层次和紧缺人才54人、赴江苏培训664人,在克州培训3514人,柔性引进人才43人。

结对共建,构建“1+X”三互行动交流交往交融新平台

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自加压力,从援疆干部人才自身做起,把促进民族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作为每个干部人才工作核心,在全疆率先出台了“1+X”的援疆工作新机制。

1+X”工作机制明确提出了“四个一”的工作要求,即共同开展一项课题研究、共同提出一条发展建议、共同办好一件惠民实事、共同结交一批当地朋友。为确保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前方指挥部会同克州援疆办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专项资金,建立信息平台,并实行中期评估和结项考核,把考核结果纳入干部人才年度考核内容。

实际上“1+X”行动是“合作共建”的升级版,是将合作共建推进项目与结对共建相结合,在交流、交往、交融的广度与深度上都进行了拓展,并作出制度性安排。

目前,全体74名江苏援疆干部人才结对445名克州干部人才和群众,其中干部人才350名。实施江苏援疆“1+X”心佑工程,免费救治克州6名少数民族困难患儿。实施银发援疆、举办名师讲堂、开展义务支教、推进智力援疆等柔性引才举措,为克州带来了先进理念,促进了民族间的友谊。

(作者系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干部人才组组长、克州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刘 忠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