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援疆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的结合点

发布时间:2015-03-24     稿件来源:《群众•江苏援疆(克州)专刊》     作者:高 强    

 

 

 

阿图什市委组织部与昆山市对口支援前方工作组按照“交流交往交融”的整体援疆工作思路,组织阿图什市基层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学习观摩、相互交流,着力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有效地推进了基层组织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14年,先后组织8255人前往北京、甘肃平凉、陕西富平、河南兰考、江苏昆山、徐州以及上海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在培训结束后,参训人员紧密结合本村、本乡、本单位的实际,制作“乡土课件”,带头宣传党的“好声音”,带头落实党的好政策,带头贯彻党的好方针,为维护和巩固基层政权、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作出积极贡献。

对比政策优势,增强对党的感恩意识。通过实地考察观摩,对比新疆与内地不同地区的不同惠民政策,使参训人员通过“看、听、说、想”,直观感受到党对新疆发展的支持,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关心,进一步增强了参训人员对国家的认同和对党的感恩意识。哈拉峻乡老党员艾山·吐尔逊说:“在甘肃这么穷的地方,当地农民最多享受8000元的补贴,而我们哈拉峻盖一套安居富民房却可以享受到近6万元的补助,回去后我要好好宣传一下,让乡亲们从内心里感恩党、感恩国家。”松他克乡老干部库尔班·玉素甫说:“我从来没有想到徐州大陆村的村委会只有4间瓦房和简单的办公设备,而江苏省和徐州市却拿出大量的资金援助我们新疆,他们勒紧裤腰带帮助我们,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内地兄弟省市对我们的关心,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们少数民族的支持。”返回阿图什市后,市委组织部先后举办以“感恩伟大祖国”为主题的宣讲教育活动21400余场,受教育群众近3万人。

对比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观念转变。针对发展集体经济思路僵化、观念落后的问题,选择江苏常熟蒋巷村和徐州马庄村两个新农村建设典范进行参观学习,以两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带动村容村貌迅速改变的生动事实,让参训人员感受到只有发展才能幸福、只有稳定才能繁荣。通过与两个先进村的党组织书记座谈、观看记录片和观摩发展历史,让参训的基层干部进一步懂得“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阿扎克乡铁提村党支部书记尼扎洪说:“看了这两个村的发展,让我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触动,回去后我要带领村民主动转移富余劳动力,前往附近工业园区打工赚钱,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穷困落后的面貌。”

对比工作实绩,增强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针对部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不高、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选择到河南兰考焦裕禄纪念馆、江苏昆山炎武社区等地学习考察。通过参观学习,全体学员对焦裕禄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深刻体会到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阿图什镇干部马木提江·阿甫斯说:“焦裕禄的工作作风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名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回去之后一定要将焦裕禄精神落实到工作中去,改进工作作风,带头服务群众,认真完成每项工作。”

对比历史现实,增强爱国意识。通过外出参观学习,让参训学员直观感受到伟大祖国的发展,实实在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前,全体党员面对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精神和心灵的洗礼。在参观上海“一大”会址后,全体学员对党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明白了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阿湖乡宗教人士买买提司马义说:“中国共产党从十几个人发展到8000多万党员,历经风雨,战胜了重重困难,是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目前,新疆一小撮恐怖分子,他们的分裂行径是无法得逞的。我要大力宣传爱国思想,坚决抵制极端宗教思想。”在返回阿图什市后,宗教人士在“居马日”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向信教群众宣讲赴内地所见所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系克州阿图什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