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援建工作做到克州人民心坎上

——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书记张金标
发布时间:2015-03-24     稿件来源:《群众•江苏援疆(克州)专刊》     作者:本刊记者 丁和平 袁文    

到南疆克州采访,从祖国的东端飞到西端,累计飞行近8个小时,长途奔波14个多小时,朝发南京,夜抵克州。进疆如此辛苦,想想援疆是多么的不易,内心里对援疆干部充满了敬佩之情。江苏第八批援疆干部对口支援新疆克州一年来,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当地对江苏援疆工作如何评价?又有哪些新的期待?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书记张金标同志。听着张金标书记饱含深情的话语,我们对江苏对口支援新疆克州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一种精神的力量油然而生。

 

本刊记者采访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书记张金标同志

记 者:张书记,您好!我们这次来,是想宣传江苏援疆干部在克州的对口支援工作,让江苏广大干部群众对援疆工作有更多的了解,进而形成更多的支持。您对江苏对口支援克州的工作如何评价?

张金标:江苏省派出对口支援克州建设的干部目前是第二批,也是江苏整个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的第八批援疆干部。2014年是江苏援助克州第二批干部开展工作的第一年,恰逢中央召开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这批干部来到克州以后,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江苏省委、省政府还有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认真地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援疆工作的大政方针,紧紧围绕中央部署的新疆工作重点,抓住了对口援疆工作的切入点与突破口。江苏援助干部与我们本地干部建立了深厚的同志情谊,这种深厚感情来自于我们本地干部对江苏援疆干部工作的高度认可和亲切接纳。江苏对口支援克州工作有特色、有亮点、有高度、有水平,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高度评价,得到了克州各族干部群众的充分赞誉。

一是江苏援助工作方向把得准。这一批江苏干部到了克州后,在王斌同志的领导下,工作方向把握得很准,能够把中央精神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及工作要求与我们克州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深入推进援疆工作需要破解的一些难题。在这方面,江苏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的同志做得非常出色。

二是能够主动融入。第二批江苏对口支援克州的干部按照中央的要求,全面推进嵌入式援疆,这种嵌入式包括干部的嵌入、交往的嵌入、援疆项目的嵌入以及援疆干部和我们本地各族群众的嵌入。在嵌入式援疆方面有许多亮点,比如“1+X”行动,拉近了援受双方各族群众的感情,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江苏的“嵌入式援疆”是争取民心的很好的抓手,直接践行了中央的工作部署。

三是对口援助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这一批江苏援助干部在管理项目、资金、干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规范,体现了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从政治的高度把从严治党、严管干部的要求与援疆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确保援助工作健康、顺利、深入地推进下去。援疆项目的确定,包括一些直接投资项目和智力投资项目,认真听取受援地的意见,双方共同论证、共同研究、共同确定,更好地体现了与我们受援地的结合,项目实施更有针对性。

四是进一步拓宽对口援助的领域和范围。在这一轮援疆工作中,江苏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的同志对各项工作都有了深入的推动,由以前的资金项目、干部人才援疆,向智力援疆进行了拓展。在智力援疆方面,采取了几个大动作,第一个是刚才谈到的“1+X”行动。第二个是支持帮扶我们搞人才和引智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第三个是加大了对我们各级干部的培养培训,方式有了新的转变,范围有了新的拓展,逐步扩展到以远程教育和我们受援地培训为主。第四个是银发援疆,就是把江苏一些已退休的、离开岗位的老同志,特别是那些高技术的人才,请到克州来对口援助,发挥余热。第五个是合作共建,为受援地带出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现在江苏在克州的对口援助项目基本上没有“交钥匙”的,都是双方“嵌入式”的合作共建、共同参与。这样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本地的干部能够深入地参与进来,这是对我们当地干部的一种现场培训和示范,也是给我们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援疆工作队伍”。

五是与少数民族群众交朋友结对子。王斌同志来了以后,按照中央精神和两省区党委的要求,广泛开展了援疆干部与我们本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交朋友结对子”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形成了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共享共建的民族团结氛围,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这方面说,江苏援疆干部是践行民族团结的模范。现在江苏援助克州的工作,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就是援助多少项目,给了多少资金,来了多少干部,而是远远地超出这个层次了,我觉得有新的特点、有新的做法、有新的突破。

 

记 者:您高度肯定了江苏的援建工作,从目前来看,您认为江苏对口支援克州的工作成效如何?

张金标:前段时间开会的时候,我对江苏对口支援克州工作说过三句话:“在承接中有创新,在落实中有深化,在实施中有提升。”这一批江苏干部在承接原有援助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按照两省区党委的要求,工作有明显创新,在以前传统的援疆工作层面上有了很高的提升,并在不断地深化,使援疆工作更加切合克州的实际,更能惠及本地各族群众,更能促进克州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克州的发展变化、和谐稳定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克州保持了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其中江苏对口支援工作功不可没。这几年,江苏对口支援我们克州三个县(市),在就业、教育、安居富民工程、城市保障房建设、通路通水通电、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让本地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对口支援解决了他们最迫切、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各个方面都顺心。目前,江苏的对口支援工作对克州来讲,是对路的、是成功的、是有效的。

说实在的,这批援疆干部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处于反恐维稳“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斌同志抓班子、带队伍、管干部,74名援疆干部都表现得非常好,经历了南疆克州复杂严峻形势的考验,江苏援疆干部素质是过硬的,在工作作风、个人品德、自律意识等诸多方面,我们都非常赞赏,给我们受援地干部树立了榜样。作为我们受援地来说,对江苏对口支援克州工作是非常满意的,克州群众也是交口称赞的,援助效果非常显著,每一个援助的项目都援到了我们受援地的心坎上,每一项援助工程都成为我们民族团结的丰碑。

 

记 者:您对江苏对口支援克州工作有什么新的期待和要求?

张金标:我对今后江苏援助克州工作的想法建议,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不断地巩固创新、深化提高。今后的方向,我想有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考虑。

第一,围绕中央新疆工作大政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工作的要求,把援疆工作向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覆盖。中央确定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从长远来讲,只有综合实施,多方发力,才能实现,包括发展、民生、稳定等各个方面都应努力去做;从眼前来讲,就是要提高我们的社会治理能力和维护稳定的能力。今后的援疆项目,要围绕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加强公检法司等方面干部的安排。

第二,对就业和教育方面的对口支援还要持续加大力度。就业问题比较复杂,怎么破解这个难题呢?通过支持产业发展,增加本地的就业容量,就地实现转化,是个很好的路子。一个小微企业园区,一下子能解决400多人就业。今后,能不能对小微企业贷款难、担保资金不够的现状,设立发展基金,值得考虑。

关于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得非常明确,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灵魂和血脉。如何增进文化认同,首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双语教育,让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汉语;其次是加强职业教育,让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技术。职业教育直接关系到就业,与就业问题联系在一起。江苏对克州的职业教育非常支持,要通过江苏的对口支援,来促进我们的职业技术学校升级为学院,这个路子我们要坚持走下去。因此,通过支持双语教育、职业教育促进我们教育的均衡、全面发展,仍然要作为下一步援助工作的重点。

第三,援疆工作需要我们摆脱传统的一些思维和惯性。我们有很多干部群众把援疆工作简单地认为是给多少钱的问题,这是一种狭隘的观念,更多是体现在我们受援地的干群身上。克服这种传统思维,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着力去做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赋予对口援疆工作促进民族团结、争取民心的任务。所以,今后对口援疆工作要在争取人心上多下功夫,使我们的援疆项目更好地到户到人。

 

记 者:听了您的一席话,我们对江苏支援克州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深受鼓舞。最后,您对江苏援疆干部还有什么寄语?

张金标:这一批援疆干部在新疆艰苦复杂严峻的环境下,能够经受锤炼,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好好墩墩苗”,以后回到江苏能够大展宏图。在克州工作三年,对个人来说,人生有一个在艰苦环境下锤炼的财富。克州属于少、边、穷地区,自然环境在新疆是最差的,90%是山地。这样的一种艰苦环境,不来援疆是体会不到的。作为组织来讲,这些干部应该好好使用,这是个导向问题。早熟的果子长不大,干部一定要到复杂严峻的环境中去历练,去成长。

贫困地区如果在思想上老是等、靠、要,没有自我发展的意志,没有焦裕禄那样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是永远发展不起来的。现在克州的面貌,在中央的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政策倾斜下,在江苏和江西的援助下,与以前大不一样,焕然一新。这个时候,我们包括江苏的援疆干部要乘势而上,把克州建设得更好,让这个地方确实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团结和谐,人民富裕,安居乐业。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江苏应该大张旗鼓地宣传援疆工作和援疆干部,尤其是要重点宣传援助克州的干部,因为工作条件的艰苦程度不一样。在克州的江苏援疆干部中,有许多孔繁森式的好干部,非常优秀,值得宣传。

责任编辑:刘 忠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