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援疆工作打造成民族团结工程

发布时间:2015-03-24     稿件来源:《群众•江苏援疆(克州)专刊》     作者: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    

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克州考察时与援疆干部合影

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克州亚葛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州与克州合作建设)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必须长期坚持,要把有利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对口援疆的根本目标,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这一重要论述,为深入推进对口援疆工作指明了方向。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高度重视、科学谋划、高位推动对口援疆工作。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按照中央的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真情援疆、科学援疆、持续援疆,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就业、教育、人才工作为重点,以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为保障,对克州受援三县(市)进行全方位的“嵌入式”援助,极大地推动了克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克州的社会稳定、团结和谐、繁荣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度重视,科学谋划民族团结工程

20146月,省委书记罗志军率领江苏省党政代表团亲临克州,实地调研、考察、指导江苏省对口援疆工作,先后考察了江苏省援建的阿图什昆山产业园、阿图什轻工业园、克州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和阿图什市育才学校。

在阿图什昆山产业园、阿图什轻工业园考察时,罗志军书记对园区内企业负责人强调,要携起手来,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发展。在克州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考察时,罗志军书记要求江苏医疗卫生系统派出更多的医疗卫生人员,帮助克州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在昆山市援建的阿图什市育才学校考察时,罗志军书记指出要把教育援疆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多地组织江苏与克州青少年之间的双向交流,在交往交心交融中不断增强各族青少年对祖国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不断夯实民族团结的基础。罗志军书记还饶有兴致地与孩子们下起了民族团结飞行棋,勉励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把祖国和新疆建设得更加美好。

调研结束后,罗志军书记出席了江苏省援疆工作座谈会,指出江苏省将严格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江苏的优势与克州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更有成效地做好对口援建工作。

罗志军书记亲自带队来到克州,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援疆工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一直把中央确定的对口援疆战略作为政治责任,牢牢把握新形势下中央对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把对口援疆工作作为重要工作进行科学谋划,多次开会发文部署落实,要求办好办实办出成效。中央新增江苏对口支援克州后,省委、省政府从2011年第七批援疆干部开始抽调精兵强将,先后组建第七批、第八批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直接负责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工作。四年来,省主要领导亲临克州调研指导,省分管领导史和平副省长先后七次来到克州实地指导工作,有力推动了对口支援工作的扎实开展。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为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147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中央新形势下的治疆方略和部署,进一步完善思路、细化举措,坚持有的放矢、帮在关键处,不断巩固经济、人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援疆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对口援疆工作成效,使我省对口援疆工作更加符合中央要求,贴近受援地需要,体现江苏特色,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对口援疆工作,为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民族团结工程构建了科学的框架,确定了具体的举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做好克州的对口援助工作明确了方向指引,提供了可行路径,增添了精神动力。

全力以赴,精心打造民族团结工程

江苏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后,我们第七批、第八批援疆干部肩负省委省政府的嘱托,带着强烈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感,怀着对克州人民的深情厚意,来到克州,全力以赴投入援建工作,通过合作共建、“嵌入式”援助,发挥援疆资金、项目、人才及后方支持的最大效应,把援建工作精心打造成民族团结工程。

一、思路突破,从合作共建到“嵌入式”援疆,把援疆资金和项目的效应发挥到最大。

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深刻理解新一轮援疆工作的新内涵新任务新要求,结合省内外以往援疆工作的经验,立足克州实际,探索援疆工作新模式,努力把援疆资金和项目的效应发挥到最大。第七批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探索“合作共建”模式,建立援受双方联席会议制度,以合作共建方式落实对口援建任务。第八批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注重“内藏锦秀”,在完善总结 “合作共建”模式基础上,探索建立“嵌入式”援疆新模式,援受双方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相互嵌入,方案共同排定、项目共同实施、工作共同推进,实现援受双方无缝对接。所有援疆项目由受援地初始提出,援助方在援疆资金大盘子中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进行选择和平衡,通过联席会议会商确定,确保援疆工作围绕中心精准发力。在项目的编排上,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使项目建设成为争取民心、凝聚民心、增进民族团结的纽带。在工程类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的选择,同等条件下当地企业优先,促进当地就业;监理单位的选择,同等条件下优选内地机构,确保工程质量。2011年以来,江苏财政拿出近15亿元资金对口援助克州,其中80%用在改善民生上。从“合作共建”到“嵌入式”援疆,形成援受双方的深度融合。

二、机制创新,构建“1X”互动机制,把援疆干部的能力发挥到最大。

援疆工作,关键靠人。全力援疆,意味着把援疆干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我们自加压力,探索建立“1+X”互动机制,要求援疆干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以交友交心的方式,把民族团结工作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 “1”是指江苏援疆干部人才,以及能够为克州作贡献的单位和个人;“X”是指克州各民族干部群众、单位及他们的关切、需求。通过“1+X”互动机制,建立结对帮带关系。对参与结对的江苏援疆干部人才明确四个要求,即共同开展一项课题研究、提出一条发展建议、办好一件惠民实事、结交一批当地朋友。前方指挥部党委成立领导小组,设立5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1+X”行动信息平台,发布需求信息,开展工作交流,展示结对成果,放大帮带效应。目前,全体74名江苏援疆干部人才已结对445名克州干部人才和群众,两地的交流、交往大幅增加,援疆干部的工作量成倍上升,援疆工作呈现出生动局面。

三、准确牵引,依托后方协力援疆,把后方支持的效能发挥到最大。

对口援疆,是江苏全省上下的大事。全力以赴,离不开前方的准确牵引、后方的大力支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后方各有关单位全力关心支持援疆工作,形成多方关注、倾力支持、合力援疆的良好格局。仅前三年,先后有110余批各类代表团到克州考察对接,省内30余家单位与克州三个县(市)、20余家单位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2014年探索建立的“1+X”互动机制,目的就是让援疆干部多做事、让后方单位多作为。通过“1+X”平台建设,在结对帮带中,援疆干部能够准确把握克州各族群众的困难及需求,及时反馈到后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化成一个个项目,从而将后方单位及人才资源引入援疆工作,放大援助效应。比如人才的培养,先后选派16名克州经济、社会管理领域的县处级干部到苏南挂职锻炼;选派百名青年干部到南京农业大学参加专题研修班;选派4名维族公安人员到江苏省公安厅跟班训练,等等。以援疆干部为纽带,架起连接克州与江苏后方的桥梁,充分调动后方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后方支持的效能发挥到最大。

持之以恒,有效彰显民族团结工程

两批干部接力,四年真情援建,江苏对口支援克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国19个援疆省市20个指挥部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把唯一的“开发建设新疆奖状”授予江苏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

一是产业援疆实现新突破。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牵着民心。坚持就业第一,产业援疆是重中之重。20118月,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率领江苏党政代表团来到新疆,启动对口援疆“百企千亿”行动计划,100家江苏企业与受援地签下项目111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264.1亿元。我们与克州党委、政府积极参与“百企千亿”行动计划,以新型工业化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产业援疆为依托,不断增强克州“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昆山产业园建成的21栋标准厂房中15栋已有企业入驻;乌恰县常州工业园2014年新入园企业12家,在园区注册登记的企业总数达到38家,列入园区统计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30%,带动当地就业近1850人。经过四年的产业援助,克州初步形成现代产业规模,产城结合的产业合作园区初见雏形。

二是项目援建取得新成效。2014年江苏援建克州计划共安排项目76项,总投资17.7489亿元,其中援疆资金4.1759亿元,民生项目占年度援疆资金的80%以上。四年来,所有援建项目均实现了当年开工100%、资金到位100%、完成实物工作量100%的目标。其中,常州和无锡工程类援建项目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乌恰水厂等一大批民生项目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克州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干部人才工作呈现新态势。通过科学化谋才、精细化育才、多元化用才、信息化聚才、融合化成才,“五化一体”系统推进克州干部人才工作。利用江苏人才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江苏与克州人才交流合作,扎实抓好人才培训工作。通过项目合作共建,做好“传、帮、带”,在实践中提升克州干部人才素质,为克州培养一支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开展柔性引才,争取中组部博士西部计划江苏博士后2人,引进首个北京大学应届硕士研究生,协调团中央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10多人。实施“银发援疆”计划,公开招募有一技之长的江苏老同志短期援疆,得到克州各族群众的广泛欢迎。

四是教育卫生事业获得新发展。在援建工作中,坚持教育优先,一批功能齐全的教育基础设施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克州的办学条件。2014年,在原定援疆资金范围外,安排1.3亿元用于克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升级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克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现克州高等职业教育的突破。着力提高高考升学率,无锡青山中学克州内高班2014年首次参加高考的36名学生中汉族学生本科达线率92.8%、民考汉学生本科达线率68.2%,远高于在克州接受教育的考生。为此,克州州委、州政府向江苏省委、省政府致电感谢。狠抓师资队伍建设,2014年选派60名骨干教师到江苏培训,在克州举办6期培训班,培训双语教师200人。医疗惠民开创了第一台腔镜胆囊切除术等12项技术第一,填补当地37项技术空白。

五是廉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廉洁援疆,修订出台《援建资金项目监督检查制度》、《援建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党风廉政建设“十不准”制度》等43项制度,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反腐倡廉工作的始终,贯穿援疆工作的全过程。强化项目监管,确保项目、资金、干部安全。四年来,江苏对口支援克州工作未发现违法违纪行为,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评价。

六是民族团结谱写新篇章。江苏新一轮援疆工作,把真情和温暖播进克州各族群众的心田。20146月,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克州调研考察时,热情邀请阿图什市育才学校的孩子们到江苏参加青奥活动。20148月,阿图什市育才学校36名师生来到江苏,参加以“江苏新疆一家亲,克州少年青奥行”为主题的青奥夏令营活动。罗志军书记的亲切关怀,让孩子们圆了青奥梦、江苏梦。孩子们激动地呼喊:“感谢罗爷爷!”罗志军书记告诉孩子们:“如果要说感谢的话,我们都应该感谢习近平爷爷,感谢党,感谢祖国!”孩子们回到克州后,共同收看南京青奥会开幕式,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时,高喊“感谢习爷爷”,纷纷表示争当“民族团结小天使”。江苏的对口援建,使两地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建立了友谊,增进了感情,结出民族团结、稳疆兴疆的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丁和平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