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2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2014清洁空气十大关键词”,“APEC蓝”居于首位。此外还包括“人努力天帮忙”、“铁腕治污”、“源解析”、“告别黄标车”、“无煤化”、“淘汰升级”、“权威发布”、“协同共治”和“清新过年”。如果要让南京市环保局也发布“2014清洁空气十大关键词”,估计会有“大蓝鲸”、“公祭蓝”、“停限工控尘”、“最大力度”等。
这些关键词,从不同侧面总结回顾了一年来北京或南京大气治理的主要工作、重点举措、经验启示、人民体验及愿景,也更揭示了全国当下和未来如何使“APEC蓝”成为新常态的路线图。
我国雾霾的频繁发生尽管有气象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排放”引发的。减少排放,最根本的就是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结构,从牺牲环境的发展转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所以,要让“APEC蓝”成为新常态,政府应担负起首要责任,特别是在生态环保上做到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用重典和铁腕治污。令人欣喜的是,历经数次审议,修订后的《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施行。这是我国“史上最严环保法”。新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完善了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将对直接负责主管的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2014年12月,贵州省金沙县环保局因为行政不作为“怠于处罚”污染企业被检察院告上了法庭,成为全国首例由检察机关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以后这样诉讼应该多一些,倒逼环保执法部门不敢不管和不敢不严。否则,即使有了“史上最严环保法”,没有“史上最严环保执法”和“史上最严环保执法部门”,法律也会失去威慑力。
有关法律不尽完善之处,也要尽快修补。2014年12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透露,我国拟修法规定,可能发生重污染天气时,有关地方政府应当适时发出预警,依据预警等级启动应急响应,并可以采取责令有关企业停产限产、限制部分机动车行驶等应对措施。其实,江苏一些地方政府早已作出类似规定。“APEC蓝”、“大蓝鲸”、“公祭蓝”等也都获利于此。以后如有了全国大法,执行起来将更加硬气。
除了依法治污,政府还要用更优质的服务来引导更多的人选择更加生态和环境友好的日常生活。如在治理汽车污染上,政府要做好自己的事,即大力发展价廉便捷公交、开拓自行车道、优化道路交通、使用低污染的能源等,用种种好处引导人们自觉自愿地少买车和少开车。
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城市雾霾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目前还涉及到一地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社会稳定和利益均衡等方方面面,实现长久的“APEC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在这可能时间还不短的治本过程中,当地政府也应尽快推出一些治标举措,尽可能地立即减少一些雾霾的危害。如南京规划引“穿堂风”驱雾霾等。
30多年前,人们“盼温饱”,现在“盼环保”;30多年前,人们“求生存”,现在“求生态”。解决严峻环境污染问题的最终动力,来自于大众。公众不仅是环境优劣的最大利益相关者,也是保护环境的最重要力量。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公众对“APEC蓝”的期盼,也正在成为巨大推动力,引领着发展方式的转变、能源革命和治污长效机制的构建,政府对此唯有积极有为和认真落实,方能让“APEC蓝”成为新常态。□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