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贴书画,但他从不在人前提及此好,赴外地巡视更是三缄其口,以防宵小之徒投其所好。一次,有位下属献给他一本宋拓碑贴,冯原封不动退回,有人劝他打开看看无妨。冯说,这种古物乃稀世珍宝,我一旦打开,就可能爱不释手,不打开,还可想象它是赝品。“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
当下,面对改革开放大潮中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这些领导干部,如何拒得了诱惑、断得了欲魔?显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三严三实”,冯志圻“封其心眼,断其诱惑”的魄力、态度尤为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心眼,犹如灯塔决定航船。诱惑的魔力,利用的是人的欲望,外在的诱因总是通过内在的欲望起作用,良好的心眼起着把握自我、规范行为、发挥才智作用的条件和态度。心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显然,对一名领导干部而言,封其心眼、断其诱惑不仅是一个廉政问题,还是一个做官先做人的基本要求,需把清廉、慎独、勤奋作为自身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心眼”来修养。“心眼”明者,必然独具慧眼。用心眼打开心门,用慧眼观察万物,就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面对一切、审视一切、穿透一切,“弃其形、究其实、拥其真、得其然”。这里,“心眼”是操守,就像一剂良药,安身护体。
古人云:“人有贪则计乱,计乱而又贪甚,有贪甚则邪心胜,邪心胜则轻绝,轻绝则祸难生”。审视腐败的诱因,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把握好个人需求和欲望的度,看到一些人贪污受贿、吃喝嫖赌,就步其后尘,特别是看到一些人一夜暴富,心理严重失衡,就利用职权大肆攫取财物,最终走向犯罪。一句话,就是没能像冯志圻那样封心眼、断诱惑,从源头上严以律己。封心眼,核心是要立公,断诱惑,关键是要破私。真正做到心眼喜视色而不为色所诱,耳朵喜听声而不为声所谈,鼻子喜嗅香而不为香所动,舌尖喜尝味而不为味所迷,身子喜接触而不为墨所染,意念喜获取而不为私所图。这里,“心眼”是品格,就像一束阳光,照亮心灵。
说到底,冯志圻之所以能够对下属献送的珍贵礼品“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是因其注重严以修身,心中拥有老百姓“这杆秤”,才会严以律己,严以用权。这就警示我们这些领导干部,要牢记清正廉洁是为官之魂,勤奋务实是为官之道,大公无私是为官之基,政绩为民是为官之愿。做官只有封其唯利是图的“心眼”,弘扬两袖清风的风范,才能彰显共产党人廉洁奉公的丰采。□
(作者系中共金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夏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