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混合所有制”变为“混乱所有制”

发布时间:2014-05-26     作者:薛 莉    
 

作者:薛 莉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央企和地方国资闻风而动:中石化启动销售业务重组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中石油拟将搭建六个合作平台引入民资推进混合所有制;国家电网确定直流特高压等三个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领域;上海绿地借壳上市、中信集团于H股实现整体上市;广新控股敲响广东国资改革“第一拍”;河北省国资委要求其监管企业每年吸纳社会资本不少于上年净资产规模的3%-5%……

但是这种积极、高调的拥护声并没有掩盖得了市场各界的担忧声,“什么叫混合制,定义是什么呢?有1%是不是算混合?”如果混合所有制设计不好,很有可能沦为“混乱”所有制,不仅不能化解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产权矛盾、利益冲突,甚至会激化冲突,加剧矛盾。在20143月“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说:“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

首先,公开适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行业目录,明确适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领域。混合所有制经济只适合在竞争性领域推行,不适合在公益性国有企业、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和国内稀缺资源类企业中推行。把有利可图但国有企业经营不善的项目给民众;无利可图但是必须保留的,比如公共服务类的企业,由政府继续经营。

其次,公开产权结构改革流程与实施细则。混合所有制之关键就在于股权混合,但到底是国资混民资,还是民资混国资,说到底,就是控股权问题。需要通过产权结构改革流程的公开实现产权结构改革的公平,通过产权结构改革的公平实现国资与民资的平等。以股权之混合解决目前董事会上“一言堂”的问题,从而确保董事会成为资本意志表达和决策的平台,让国有产权代表真正履职,让民营企业产权代表真正发挥作用,让独立董事得到真正的独立和尊重。

再次,确保企业管理框架制度透明。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制度是基础,管理是核心,人才是关键。现在国有企业是党管干部,董事长、总经理都是任命制,即便存在董事会的国有企业,总经理也不是选出来的,而是任命。如果变成了混合所有制,管理层应当通过董事会以公开透明的市场化手段进行选拔,彻底改变国有企业高管亦政亦商、唯上唯政治的错误定位,让企业焕发应有的活力。

公开透明的市场化改革,可以让国有企业心中有底,民营企业心中有数,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避免混合所有制变为混乱所有制,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企改革新道路!

责任编辑:丁和平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