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学华为的“战略耐性”

发布时间:2014-05-26     作者:刘庆传    

 

作者:刘庆传

 “我们要正视美国的强大,它先进的制度、灵活的机制、明确清晰的财产权、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保障,这种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从而推动亿万人才在美国土地上创新、挤压、井喷。硅谷那盏不灭的灯,仍然在光芒四射,美国并没落后,它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追赶的艰难,绝不像喊口号那么容易。”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工作会议上如是说。

331日,深圳华为发布2013年年报。年报显示,2013年,华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390亿元,同比增长8.5%;净利润210亿元,同比增长34.4%。去年,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进入全球前三;企业业务收入增速超过30%;其系统设备覆盖的LTE网络达到110张。华为提出,到2018年,公司将实现销售收入700亿美元,年均增速10%

在世界金融危机深度发展,经济严冬还在持续的背景下,华为能拿出这样的成绩单,难能可贵,令人艳羡。企业业绩一马当先,发展形势喜人,作为企业的掌舵者,还有这样的清醒、谦卑、克制和耐性,更加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对企业来说,最难的不是进攻,而是该往哪里进攻。选择战略突破重点,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决定企业“做什么”,往往比“怎么做”更重要,“红旗该往哪里打”的问题,是企业掌舵者们最费心也最焦灼的问题。近年来,互联网迅猛发展,尽管时间不长,但改变世界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却超乎人们的想象。对此,有“华为教父”之称的任正非说:“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我们要有战略耐性。坚持走自己的路,要学习苹果、三星、小米的长处,但不要盲目对标他们。”

华为是一家民营企业,起步之初,没有资源,没有资本,没有渠道,发展过程中也几经挑战,但在激烈的市场风云中,华为咬住自己的优势主业,在“主航道”深度耕耘,结果是,同时代的很多企业消亡了,而华为却成长为国内“最受人尊敬的企业”。不为小利所动,不为小成自满,不为困难所改,这就是与众不同的“战略耐性”。反观国内的很多企业,在起步之初,再艰难都存活下来,可是,等到企业小有所成,掌门人却开始头脑发热,或者开始嫌弃自己的主业,干服装的觉得搞电子利润高,做物流的觉得开工厂好赚钱,从事家纺的觉得做电脑有前途,于是乎,又是多元经营,又是跨行兼并,几番折腾下来,企业已经千疮百孔,虚弱不堪。也有一些企业,开局不错,中场顺利,可是,一遇到困难和挑战,就开始匆忙转型,缺少一股韧劲,结果一转型就变成邯郸学步,原来主业被荒废,新的业务又做不好。相反,华为尽管在美国市场遭遇麻烦,美国政界一直以安全为由阻挠华为进入北美市场,包括在当地进行并购,华为的运营商网络业务在北美市场难有进展,但是华为依然表示:“要正视美国的强大”。正视不是胆怯,也不是逃避,而是冷静理性地判断对手,直至战胜对手,这种冷静和耐性,与一些企业小有挫折就转行,像挖井一样,挖一锹看到没水以后就另选地方再挖相比,大不一样。

在今年118日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式上,省委书记罗志军说:“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风云变幻,竞争更趋激烈,矛盾困难不少,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最重要的是急流勇进,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事实上,罗志军强调江苏的发展要有“战略定力”,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对江苏来说,发展要有战略定力,就要咬住已经确立的“两个率先”目标,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不提新口号,创新求实效,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把绘就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在互联网时代,变是永恒的,不确定性是永恒的,对于一个地方和企业来说,学一学华为的“战略耐性”,就是要深刻认识并适应这种“变”的大环境,摒弃浮躁,既不盲目跟随,亦步亦趋,又不刚愎自用,固步自封,而是根据自身发展条件,不为噪音所扰,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把认准了的事一干到底,直至成功。

责任编辑:丁和平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