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

——我省民营企业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4-05-26     作者:本刊联合调研组    

 

作者:本刊联合调研组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积极引导我省民营企业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事关重大,意义深远。

价值取向呈积极态势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们先后多次利用调查问卷、座谈、走访等形式,深入了解我省民营企业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状况。民营企业家群体的来源涵盖了社会各方面,有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代创业者,有乡镇企业的开创者和企业改制的弄潮儿,也有“敢吃螃蟹”的普通农民、工人、知识青年等原创型草根企业家,其中还包括从机关或国企自砸铁饭碗的“跳槽”者、“下海”者。进入新世纪,“海归”和新生代、二代传承创业者骤然崛起。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虽然其构成是多层次多元的,但是在价值取向方面呈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势。

高度认同主流价值。民营企业家既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他们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利益诉求与党和国家的利益具有一致性。因此,他们拥护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拥护改革开放,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流进步意识强烈。在对392名民营企业家的问卷调查中,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同率为85%,对爱国主义、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的认同率更是高达100%。不管是一代民营企业家,还是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均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全体公民包括民营企业家提出的共同价值准则和基本道德规范,也是苏商精神的核心。

对未来发展有信心。接受调查的392名民营企业家中,有344人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其中有227人对企业的做强做大充满信心。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认为,民营经济能够快速发展,除了自身努力,决定性因素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重大举措的得力和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他们对未来我国经济健康运行充满信心,认为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玻璃门”、“天花板”正在不断拆除,民营企业家“小富即安、大富不安”的后顾之忧正在不断消除。他们也有信心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发挥好企业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筑牢“关爱企业,关爱员工”的和谐友善企业文化基础,传承好发挥好苏商精神和新时期江苏精神,使优秀企业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水乳交融,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内生动力。

守法诚信意识强烈。调查显示,选择守法经营和诚信经营的分别为218人和93人,合计占比高达79.33%。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很赞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说法,在回答“企业赚钱最重要的途径”问题时,有276人认为应该是依靠产品质量,73人认为应该是依靠控制成本,合计占比高达89%。他们能够较为清晰地厘清企业竞争和社会公平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企业家通过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一条是必须始终坚持守法诚信,守法诚信是企业家和企业的生命。由此,通过崇尚企业家和企业团队的创造自由和企业家与员工的关爱平等,来创造和释放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通过追求公正、法治,共同夯实崇德向善的企业文化基础,建设社会生活道德风尚;通过构建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分配制度,促进企业全体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红利和改革发展成果。

回报社会成为共识。调查中超过85%的民营企业家认为,民营经济能有今天的发展和地位,应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为此,江苏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光彩事业”、“感恩行动”来回报社会。截至2013年底,我省民营企业家到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苏北地区累计实施光彩事业项目2271个,到位资金493.9亿元,安置就业106.2万人,带动脱贫94.8万人;累计参与公益慈善捐赠项目2.8万个,捐款、捐物121.6亿元,捐建光彩小学160多所,培训人员282万人。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苏州吴江亨通集团董事长崔根良建立了慈善基金会,把支教扶弱、照顾好困难群众作为企业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来做;镇江丹阳飞达集团朱国平认为,“金山银山不如党支部靠山,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他以把村里的环境搞好、把老人养好为出发点,全力投身“光彩事业”等等。

消极现象及原因分析

我们也看到,民营企业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和现实状况是有落差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消极现象。

“知易”和“行难”矛盾突出。很多民营企业家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时没有多大困难,但在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有些民营企业家就会有机会主义倾向,采取一些游走于法律和道德边缘的暧昧动作。或者是单纯地追求效率,或者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欺诈消费者,或者是压低劳动者的工资福利以降低成本,甚至通过贿赂、寻租、垄断等非法手段进行市场竞争。在回报社会方面,认知上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是一致的、无疑义的,但落实到具体措施时,如开展“光彩事业”时,事情的进展往往并不顺利,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还没有经常性地参与进来。

“分歧”和“偏颇”仍较明显。因年龄、阅历、教育水平、社会地位的不同,民营企业家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存在着分歧和偏颇。如,民营企业家对于“炫富”行为的评价处于明显的两极状态,认为太高调,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而持批评态度的为162人,占41.33%;认为无所谓、可以理解、甚至是完全赞同的达到230人,占58.67%。在面对企业家“裸捐”问题时,表示赞同的基本没有,认为完全是一种舆论炒作、个别企业家的做秀、根本不可能真正实现的达到249人,占63.52%,认为可以讨论但不宜提倡的有143人,占36.48。这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界代表人士的认识有较大差距。应该看到,有相当部分民营企业家不能很好地理解个人富裕和国家富强的关系,不能正确把握先富者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

“认知”和“调整”能力欠缺。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家缺乏把握宏观大势的能力,无论是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还是创新和学习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对环境的认知、洞察不够敏感,不能根据形势的发展积极主动地调整价值取向。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甚至认为这是虚幻的东西,认为只要有发展就能“一俊遮百丑”。如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方面,新劳动法出台后,某些民营企业家态度消极,被动应对,在认识上犹疑,在情绪上抵触,没有能够在理想信念的根本处去构筑“双关爱”的企业文化,去夯实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这些消极现象的存在,有其深刻的主客观原因。其一,我国正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运行在体制和机制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使得一些民营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只注重眼前的现实利益,弱化了道德约束,扭曲了竞争意识,进而影响其价值取向。其二,社会上普遍存在浮躁、功利心态,如何能要求本已缺乏内在道德自省的民营企业家独善其身,坚持和恪守并不断升华其自身的价值取向呢?其三,对“狼文化”之类西方舶来的企业管理文化理解片面,对传统文化中一些消极落后因素也拿来为我所用,这也影响了部分民营企业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其四,相关部门管理服务的缺失,对民营经济的保护体系尚不健全,对民营企业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不够。

关键在践行上下功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民营企业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应坚持把爱党和爱国统一起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应坚持把务实发展和勇于创新开拓统一起来,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坚定不移地以自主创新、实业报国来充分体现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积极贡献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应把守法敬业诚信和企业发展、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坚定不移地以“双关爱”为企业文化基础,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以“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为导向,积极投身“光彩事业”、“感恩行动”和社会慈善事业。具体而言,引导我省民营企业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共同理想引导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引导民营企业家牢牢把握深化改革、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真正发挥推动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真正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深入开展好针对民营企业家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企业对社会的信誉。同时,引导民营企业家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企业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与追求企业发展结合起来,用共同理想克服浮躁和信心缺失之弊,不断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效性。

第二,优化市场经济运行环境。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确保民营企业真正享受国民待遇,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家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把企业做大做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度,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为民营企业家通过自身努力发展事业、积累财富、奉献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杜绝那种依靠打政策“擦边球”、耍弄小聪明等谋求个人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的现象,从而激发民营企业家恪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动力。

第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民营企业家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厚源泉,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从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结合企业发展要求加以延伸阐发。引导民营企业家把企业对社会的信誉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把推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健全企业内部党、团和工会组织等工作机制,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并带动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第四,树立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楷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会产生一批又一批民营企业家的先进典型。他们尽管创业道路不同、企业规模有别、先进事迹不同,但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可产生无穷的榜样力量。要在政治上予以他们肯定和褒奖,并且安排适当的社会职位。还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他们的事迹,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寻找表述核心价值观的真实生动语言,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中提炼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元素,进而激发更多的民营企业家参与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列中。

第五,提升相关部门的管理服务水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引导和激励民营企业家努力践行,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党和政府的多个部门。因此,必须针对目前相关部门管理服务缺失的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和提升相关部门的管理服务水平,通过加强思想引领和政策宣传,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制度,办好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平台,运用多种方式为其排忧解难等措施,为民营企业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调研组成员:吴跃农(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尤展(本刊记者)

责任编辑:尤 展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