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至28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南京召开。届时将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3808名青年运动员汇聚南京,进行28个大项、222个小项体育项目的角逐,同时还要全程参加目标为“青春礼赞”的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这将是一场文化与体育深度融合的奥运盛会。南京,应以何样的形象和面貌来展示自己?
展现古都金陵的独特魅力
郦 波
一个人,一座城;一段历史,一种青春。
喜欢金陵,不独因我长住于此,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故都”。相比较于“帝都”的霸气,“魔都”的疯狂,故都的沉静与雄浑,或是更易让读书人平生出一种眷恋之情。
金陵是民国的故都,不仅如此,它还是六朝都会,它还是十朝古都。中国有那么多古都,可谁又像南京这样贯穿了古今,融合了南北,甚至还沟通了东西方的文明!
像西安,说起来曾是十三朝古都,可是唐以后便“长安不见使人愁”了。像北京,说起来也是五朝古都,可直至辽、金时才“粉墨登场”。唯有金陵,自三国魏晋而历南朝,自南唐而经大明,继之以太平天国,继之以中华民国,从古代到近代,从眼前到远方,在浩荡的历史长流中,始终以一种名都的姿态,见证着文明的变迁与华夏的沧桑。
除却时间上的绵长,在空间的包容上,也鲜有名城能与金陵相比。
金陵一城,依长江而枕宁镇山脉,地处南北文化对冲地带,是华夏文明史上南北文化碰撞与交流的最重要平台。历史上历经四次南北文化的大冲撞、大交流:一是西晋永嘉之乱后的衣冠南渡,二是唐安史之乱后的北方人大举南迁,三是两宋之际“靖康之难”后引发的宋室南迁与北人南移,四是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先是“驱(金陵)旧民置之云南之墟”,后又迁苏北、苏南及浙、皖“户四万五千余家填实京师”。四次大迁徙带来的是南北文化的大碰撞、大交流,一则成就了金陵文化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同时也屡屡拯救并新生了中原文明。从南北文化交融的角度看,视金陵为传统华夏文明的避难地、救赎地,乃至新生之地,其实一点儿也不过分。
明清之际的南京,与苏州是资本主义萌芽中最典型经济表现的萌生之地。后来,在晚清的资本主义改革运动中,金陵作为两江总督的治所所在,更成了早期洋务运动的指挥中心。再后来,便是中华民国的建立,亚洲最早的民主共和制度在这座城市出现了,随着西学东渐结出累累硕果,东西方现代文明的碰撞在这里闪现出最耀眼的火花。
可有人总觉得金陵老了。虽贯通今古、包容南北、砥砺东西,可是世人看这座悲情的城市,又觉其经历了太多的战乱,目睹了太多的繁华,饱受了太多的委屈,留下过太多的遗憾……
其实,不然!“老”,如果只是一种时间上的衡量,只能说明这座城在时间上的久远。但如果把“老”当成没落的哀叹,那就完全误解并漠视了这座古都的美与价值。试想,一个没落的城池又怎能在历史的长河里永远屹立如新?一个没落的城池又怎能救赎中原文明并孕育其新生?一个没落的城池又怎能放眼世界融通东西方文明?
金陵的“老”其实是种浑厚的包容、深厚的寄托与沉厚的积淀,而积淀与包容之后,便是屡屡绽放的“青春”。青春,就是生长,而且是永不停息的生长。所以,青春的意义,并不在世俗的王图霸业,而在时光里永恒的回响;并不在世俗的成功,而在不停息地成长!一个人,一座城,都是如此。如金陵,在转身的沧桑后便每每是充满生命与活力的青春面庞。
如今,青奥在即,全世界的青少年们将汇聚金陵,古都与故都将满是青春的脸庞。我生活在这座城市里,也不免因此而萌动着一颗青春的心……□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