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锡市委宣传部
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注重统筹规划、坚持科学推进、激发参与热情,着力构建起学习树人、典型引人、阵地育人、以文化人、实践立人“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有力弘扬了城市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激发了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凝聚了奋发进取的时代气质。
注重学习树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内化。通过强化各级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集中学习、专题调研、自学述学等学习制度,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立场、观点、方法;编印《十八大精神图解》、《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图解》和《谱写“中国梦”无锡篇章》等学习资料,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坚定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筑牢共产党人精神高地。抓好基层党员的学习内化。组建全市基层党校师资库,与省内外高校党校结对,聘请师资力量作专题报告,编印《无锡市党员教育热点问题40例》、《与时俱进的无锡市共产党员》等实践案例和教育读本,引导基层党员深刻认清“三个倡导”的内涵意蕴、时代特征、实践要求,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道德认同和行动愿景。抓好市民群众的学习内化。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宣讲网络,组建形势任务宣讲团,发挥基层“草根”宣讲员作用,大力推进理论进机关、进农村等“五进”活动,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和“中国梦”宣讲阐释工作,让市民群众从生活中感知意义、体验崇高、增进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注重典型引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化于身
选树时代先锋。近10年来全市先后总结宣传了华西村、丁晓兵、范跃宁、刘海涛、“蛟龙号”团队等9个全国重大典型,姜达敖、吕顺芳、黄恒等20多个全省重大典型,法尔胜集团、张雷、盛群等200余个市级先进典型,编印《时代先锋》、《飘扬在身边的旗帜》、《先锋之歌》等典型教材。这些先进典型,成为全市上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座座丰碑。选树学生榜样。坚持定期组织“无锡美德少年”、“文明风尚好少年”、“市花小天使”、“无锡市十佳小公民”等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让这些未成年人身边的典型评选成为广大中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选树凡人典型。坚持面向群众选典型、依靠群众推典型、贴近群众树典型、发动群众学典型,关注草根人物,挖掘凡人善举,形成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生动局面。自2012年以来,全市评出237名“无锡好人”,推选产生51名“江苏好人”、50名“中国好人”,近200万网友参与网络投票评议,网友发布留言13000余条。
注重阵地育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化于形
建好理论阵地。精心打造“1+2”学习平台,即面向领导干部和机关公务员的“梁溪大讲堂”、面向市民群众和基层党员干部的“东林文化讲坛”及面向工商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的“工商讲坛”等公共学习平台。搭建好网上学堂、手机微型党课、党员教育QQ群、“移动云学堂”等新兴载体。这些阵地成为阐释国家价值内核、凝聚社会价值共识、描绘国民精神家园的重要渠道。建好道德阵地。依托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和基层党校,打造1000多所具有无锡特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五个一”道德高地;立足“每日一言”,通过微博、微信传播尚德箴言和道德感悟;宣传“每周一星”,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充分展现中国好人、江苏好人、无锡好人道德风采;推进“每月一讲”,以网上微视频、微党课传递崇德向善正能量;探索“每季一汇”,汇编好人故事,印发好人图册,定期举办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让好人精神成为锡城最美“风向标”;开展“每年一评”,评比表彰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和基层党校“道德讲堂”优秀示范点,让尚德风尚和时代精神在无锡热土枝繁叶茂。建好少儿阵地。构建立体化、多元化、层次化的校外教育阵地网络,目前全市共命名挂牌59家“行知大学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成10个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100家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168个乡村学校少年宫,推动全市104家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运用互联网、手机新媒体,建设新媒体应用实践综合平台和新媒体阅读体验活动基地——“少儿悦读e站”,线上空间包含音频、视频、图片、电子书等多个栏目,线下空间涵盖图书阅读、新媒体互动等功能。
注重以文化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化于魂
弘扬传统文化。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假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组织“唱响红歌、诵读经典、重温传统”、“无锡历史文化之旅”大型图片巡回展等活动,办好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无锡特色的社区文化节、好人节、邻里节、读书节、百姓歌会等。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展览展演展示,市民群众自尊自信、爱国爱乡的意识不断激发。挖掘本土文化。深入挖掘整理吴文化、工商文化等“五个文化品牌”,出版100卷本《无锡文库》系列丛书。精心打造吴文化节、国际民乐展、徐霞客文化旅游节等富有无锡特色的节庆活动品牌。修复清名桥、荡口等5大重点历史文化街区和严家桥、礼舍等10个古镇古村落,建设吴文化、佛文化等8大文化博览园,泥人制作、紫砂陶艺等8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吴歌、锡剧等20项入选省“非遗”代表作,无锡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塑造时代文化。着眼展现时代精神,讴歌时代变化,推动生产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精品力作。大型民族舞剧《阿炳》、《红河谷》、《绣娘》、电视剧《誓言今生》等先后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大奖”,舞剧《绣娘》、锡剧《二泉映月》在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文艺晚会上展演;舞剧《西施》、电视片《徐悲鸿》、纪实小说《远东国际大审判》等一大批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注重实践立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深化作风建设实践。连续3年开展“作风建设年”、“作风建设深化年”、“作风建设提升年”等系列活动,组织领导干部深入一线了解基层实际,化解群众困难。建立领导干部与困难户结对、经济薄弱村与机关单位结对、领导干部挂钩重点企业等帮扶机制,组织机关干部下到基层察民情、解民忧,2013年走访群众2万余人次,资助困难群众787户,帮助解决挂职单位难题828个,解决百姓实际困难2969个。深化文明创建实践。组织百万市民讨论修订《市民文明公约》、《市民行为准则》,编印《市民文明礼仪知识手册》、《做无锡文明市民100问》,广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大力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年”、“百万市民学礼仪”、“帮困助弱万人行”等道德实践活动,坚持开展“市民道德巡访工程”等活动,推动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深化志愿服务实践。建立党员、职工、青年等志愿服务团队3600余支,建设“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基地”、“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基地”等各类活动阵地2300余个。设立“无锡市学雷锋集中活动日”,推出志愿者“便民服务大篷车”,推行社区志愿服务“3+3”模式,开展关爱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系列志愿服务行动。无锡志愿服务工作获得“中国城市十大年度生活现象”。□
责任编辑:尤 健
【延伸链接四】
“导弹之父”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但他没有选择在美国定居,始终没有忘记报效祖国的愿望。1955年,他几经辗转,冲破了重重阻挠,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国后他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