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监督缘何无人认领

发布时间:2015-10-05     稿件来源:《群众》     作者:戴先任    

20141月,安徽省环保厅与财政厅联合制定了《安徽省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暂行规定》,对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举报人进行奖励,并报销举报人领取奖金时的往返路费。然而,一年多过去了,仅有一名举报人领取了奖金,显然奖励措施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安徽的遭遇也是很多地方的相同遭遇。现在很多地方都认识到了在查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中举报人的重要性,包括对重大刑事犯罪嫌疑人进行悬赏通缉等,都是鼓励民众勇于举报,提供办案线索。特别是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内部员工等知情人士的举报,尤为重要,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举报问题,有利于案件的查办和问题的解决。

在欧美等很多国家都设有“吹哨人制度”,鼓励内部员工第一时间吹响哨声。举报人可以弥补政府监管不到位的地方,节省政府部门的监管成本,提高政府监管效率,遏制违法犯罪行为。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对举报人采取了一些奖励措施,却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原因在于对证人的保护缺乏周密的法律设计。有数据显示,有70%的举报人曾遭受过打击报复。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全国发生的对证人、举报人报复致残致死的案件已由先前的每年不足500件上升到后来的每年1200多件。

举报人的自身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民众自然会噤若寒蝉,这会纵容违法犯罪行为的猖獗,也会进一步压缩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空间。其实现在各地都在探索针对举报人的保护措施,一些地方的办法倒值得借鉴:在山东临沂,匿名举报人可编写一组六位数的密码并告知受理部门,以便领取奖金时核对。这可以防止奖金被冒领和错领,还保护了举报人的权益。在浙江绍兴,为鼓励公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环境监察人员可与举报人单线联系,领奖地点、过程也可以由举报人说了算。

要打击坏人,必先保护好抗击坏人的好人、英雄。只有免去举报人的后顾之忧,才能使正义不再畏缩,才能更好地保障社会公平公正。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