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关键是“精准”

发布时间:2016-03-05     稿件来源:《群众》     作者:张荣超    

观看了央视《朝闻天下》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基层新答卷》之后,我深有感触。以十八洞村为例,其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西南部,是一个纯苗族村,也是典型的贫困村。20131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苗寨调研,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自此,十八洞村成了全国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的“摇篮”。经过两年多发展,现如今的十八洞村已今非昔比,村庄环境完全变了模样,村里发展了猕猴桃产业,建设了猕猴桃辐射基地,村民们也逐渐富裕起来了。

结合十八洞村的发展经验,我认为扶贫、脱贫工作,最重要的是体现在“精准”二字上。

精准发展支柱产业。通过了解区域内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一些可以精准致富的项目。如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工业、农村服务业。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特,避免盲目跟风,防止造成有产出、无质量,有质量、无销路的被动局面。发展支柱产业,重点是解决好近期和远期两个问题,近期要解决好“群众心急想吃热米饭”的问题,远期要解决好后期持续增收的问题。

精准改善基础设施。钱要花在刀刃上。扶贫须结合现有村庄布局进行基础设施提升,实现村级道路循环、村庄水系贯通;建设符合实际、贴近农民生活的乡村公园,让农民群众有公共活动空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精准实施扶贫帮困。各单位对于挂钩帮扶的村居,需要深入调研,摸清基层的现状,了解基层的优势,精准发力,对症下药,不能盲目医治。帮扶单位除了赠送资金、生活物品外,还要送项目、送技术、送人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精准帮扶,不但要“输血”,还要能“造血”,让挂钩帮扶的村居步入良性发展之路。

(作者系宿迁市作协副主席、泗阳县文联主席)

责任编辑:袁 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