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随事而制

发布时间:2016-03-05     稿件来源:《群众》     作者:施建伟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人类社会由无序向有序的发展,制度建设是关键。为了解决社会失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管理者从治理社会乱象出发,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通过让各社会个体自觉执行规章制度或运用强制手段推行制度,来达到规范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然而,如果社会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原有的制度就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桎梏。新生的、代表先进的力量就会要求打破桎梏,创立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制度,这就是改革。在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正处于历史发展的转折点,谁先改革,谁就变得强大,秦国改革得最彻底,改革的成果最大,最后统一中国。

从变化的形态来看,社会现实是连续变化的,而制度不可能一日三变,只能是在社会现实由量变发展到质变时进行阶段性的调整,所以是跳跃发展的,因此制度落后于现实应该是社会的常态。如果现实已经由量变发展到质变,而制度不及时随之调整,那么,现实与制度就会发生冲突,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社会就会失去和谐,发生动乱。因此,要追求社会和谐发展,不应是墨守成规,而应该是主动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调整制度。如今,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逐步进入信息时代,我们的制度建设也应随之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符合客观规律。

从横向看,制度是整齐划一的,而各地区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且发展变化的速度也是快慢不一,有的地区还处于量变的阶段,有的地区已经率先进入了质变的前夜,甚至已经发生了质变,如果用同一个制度来规范所有地区的行为,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大政方针由中央制定,而具体细则应该由各地根据本地情况制定,以最大限度地贴近本地实际。这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已经被历史证明是科学的,但是,我们党初期照搬俄国革命首先搞城市武装斗争、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模式,却遭到失败。毛泽东同志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新思路,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这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生动范例。

制度的变革应该是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变化首先从基层开始,基层感受到原有制度中有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方面,就会去试验、去创新,形成新的制度的雏形,刚开始,这个雏形肯定是不完善的,有很多缺陷,但通过不断试验、总结,逐步走向完善。基层的创新成果得到上层的重视,并进行理论总结,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再自上而下地推广或执行,从而整体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作者系启东市农业委员会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袁 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