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定力”成了一个热门词。而对“定力”最生动的诠释,或许就是在交通路口的红灯前。
喧嚣的交通路口,被放行车辆已全部过去,马路上空空荡荡,而此时红灯依然亮着。身旁有些行人等不及了,纷纷无视红灯穿过马路。此时的你,是跟着走还是继续等?与此相近,深夜的大马路空无一人,你走到十字路口恰好遇到漫长的红灯,是闯过去还是等红灯?
不难判断,在这两种情形下,不少人会选择“闯过去”。因为,可以很轻易找到一些理由说服自己,如反正又没有什么危险、规则在效率面前可以适当松动等,从而让自己心安理得。而选择“不走”,则是较为艰难的——你得拒绝诱惑、拒绝盲从、牺牲“效率”,还要拿定主意坚持下去。这,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定力。具体说,就是遵守规则、坚守价值的信念和定力。选择,往往在一念之间;定力,却需要长时间的修炼。不过,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民,就必须补上这一课,练就内心强大的自己。
设若,站在那个交通路口的是一名共产党员,能否记起他的党员身份,带头做一个尊重规则的模范公民?须知,“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是共产党员的主要义务之一。闯红灯之事虽小,却也检验共产党员是否能发挥模范示范作用。
其实,有“红灯”的地方,又岂止是交通路口?党纪国法的禁止性规定,都是明令党员干部“止步”的红灯信号。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面对这些“红灯”和无视这些红灯的“同行者”,党员干部如果信念不坚、定力不足,就难免会纵容自己闯过去,犯下无可弥补的错误。
杜绝交通路口闯红灯,既要加强规则意识教育,又要通过安排疏导人员、严格交通执法等外力来约束行人。同理,杜绝权力场上的闯红灯现象,除了必要的价值观教育之外,也要通过鼓励社会监督、加大责任追究等强化外在约束,汇聚内外协同之力。□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