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创新“烯”望

——无锡市惠山区石墨烯产业发展观察
发布时间:2016-05-05     稿件来源:《群众》     作者:尤 展 赵扬波 崔耀中    

 

走进基层 石墨烯照片.jpg

 

这是一项开创未来的颠覆性技术变革。

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罐黑色粉末,握在手里轻若无物,但这却是目前人类已知强度最大、韧性最好、重量最轻、透光率最高、导电性最佳的材料——石墨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前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科技革命大背景下,新材料产业必将成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对全球经济、科技、环境等各个领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作为令各国科学界瞩目的新材料,石墨烯从研发到应用有了怎样的发展?阳春三月,记者走进无锡石墨烯产业发展示范区,感受这里科技进步的魅力、创新创业的活力和转型升级的推力。

一种材料,翻开崭新一页

从木石泥,到铜铁钢,再到硅晶片、碳纤维,历史经验表明,一种新材料的技术突破,往往翻开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崭新一页。

石墨烯因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进入人们的视野。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位科学家从石墨中成功分离出石墨烯,并因此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高级工程师、科技总监梁如江告诉记者,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的单层碳原子结构材料,比钻石还坚硬,强度是世界上最好钢铁的上百倍,能够广泛应用于电子、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而它的商业化应用,将带动信息、能源、生物等一系列产业的变革。

无锡之所以选择石墨烯,并非盲目追逐热点,而是审时度势的考量。放眼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石墨烯的发展,欧盟委员会将石墨烯科技列为两大“未来新兴旗舰技术项目”之一,日韩德英等国把石墨烯材料及产品定为未来革新产业之一,美国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研发成果也层出不穷。立足国内,石墨烯产业已被纳入国家战略布局,三部委联合印发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意见。审视自身,无锡制造业发达,拥有一批科技创新力强、市场占比高的高新产业集群,可与石墨烯技术有效对接,且原有石墨烯企业如第六元素、格菲电子等技术先进,发展石墨烯产业、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正当其时。正是基于以上认识,2013年,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与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共建无锡石墨烯产业发展示范区。目前,入园企业已有30余家,其中10家实现产业化,走在了全国同类园区前列。

一份激情,点燃创业梦想

研发诚可贵,应用价更高。技术成果的转化需要破解“达尔文死海”难题。示范区企业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瞄准市场需求,研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目前已形成石墨烯储能、导电薄膜、导热发热、复合材料四大重点应用领域,产业化程度全国领先,其中既有“高大上”的应用,也有“接地气”的应用,正和世界一起迎接石墨烯产业的曙光。

江苏同创石墨烯应用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生产的石墨烯远红外地暖,是世界首例成功使用石墨烯的电地暖,电热转换率达99.5%以上,不仅免维护、发热快、成本低,耗电量也比空调节省20%左右。谈及为何进入石墨烯产业,公司总经理李东道出了心声,“以前,我从事外贸行业,一年赚个几十万元不成问题,渐渐地创业动力不足了。但是,新兴的石墨烯产业点燃了我的创业激情,看到石墨烯的‘热’度和相关产品的广阔市场前景,决定再次创业,大干一场。”目前,该公司基于石墨烯导热发热膜开发生产远红外地暖、墙暖、地毯、汗蒸房等系列产品,年产量达300万平方米。“我们已在全国开了17家专卖店,今年预计开到100家。7月份还准备在新三板上市。”李东意气风发地说。

吸引人才的,不仅是广阔的市场前景,还有开创未来的使命意识和探索精神。晚上7点,记者来到烯晶碳能电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时,很多人还在加班。“今年公司将迎来快速增长期,大家干劲都很足。”企业总经理王俊华介绍说,“公司成立6年来,我们专注于超级电容器,以挑战的精神不断解决发展中的瓶颈,特别是近期成功实现了活性碳石墨烯化,大幅提高了产品的能量密度。”据介绍,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功率密度高、充电时间短、使用寿命长、绿色环保,用途十分广泛。如新能源发电由于风力、日照的不稳定而难以并网,超级电容器作为一个“大水库”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南京、淮安、广州、武汉等地的有轨电车已大量装备超级电容器,在进站的短暂时间里快速充电,为列车提供充沛动力;在新能源汽车、节能降耗、军工等领域,超级电容器也大有用武之地。目前,该公司已有高级研发人员60多名,掌握了超级电容器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在全球率先推出了能量密度比市场主流产品增加64.5%的超级电容器,一举超越了业界领导者美国Maxwell公司的产品。

忽如一夜春风吹来,企业活力竞相迸发。无锡格菲电子成为国内乃至全球首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实现石墨烯规模化应用于触摸屏的企业;第六元素已具有年产50吨石墨烯粉体的生产能力,价格和质量可以满足下游产品的研发应用;碳世纪推出世界首款石墨烯汽车发动机油节能改进剂……2015年,示范区实现产值1.5亿元,石墨烯产业化已经初具规模。

一座平台,激发市场活力

站在无锡石墨烯产业发展示范区办公大楼眺望,“研发创新区”依托3万平方米载体进行石墨烯制备及应用领域的研发孵化;“加速发展区”标准厂房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产业应用区”规划面积1000亩,用于龙头企业落户;“综合配套区”集中设立商务中心、金融机构及生活服务设施等……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源自政府高标准搭建平台,与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无缝对接,提供无忧服务,并带来无限机遇。

记者见到无锡惠山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高佳时,他刚与企业谈完投融资项目,正收拾桌上的材料。高佳介绍说,“无锡2013年就发布了国内首部地方石墨烯产业发展规划,随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这是我们的一大特色。”采访中记者进一步了解到,“2亿元用于支持石墨烯产业发展”、“给予工作场所补助”等多项实招都已落地,对突破石墨烯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等贡献很大。目前,示范区已汇聚石墨烯创新创业团队30多个、千人计划人才6名。

示范区的另一大特色,是“一区两中心”的发展架构。“一区”即无锡石墨烯产业发展示范区,“两中心”为无锡石墨烯技术及应用研发中心和江苏省石墨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其中,研发中心面积2000平方米,内设公共实验室平台和公共仪器设备研发平台,并成立专家顾问委员会,依托专业团队运营管理,以市场化方式为企业服务,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检验中心为示范区所独有,由示范区与江苏特检院无锡分院共建,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检测服务,目前中心已晋级“国字号”,将在石墨烯国家标准的制定上具有话语权。

针对石墨烯产业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粗放发展、概念炒作问题,示范区组建了招商导师团队,通过口碑效应和技术引领,吸引了优秀人才纷至沓来。高佳自豪地说,“依托清华大学李龙土院士、厦门大学蔡伟伟教授、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光宪教授等一流专家的优质资源,越来越多的石墨烯人才在这里汇聚,越来越多的石墨烯企业在这里成长,这里正隆起一块石墨烯产业新高地。”

 

有学者说,“19世纪是铁器的时代,20世纪是硅的时代,21世纪是碳的时代”。石墨烯正是碳时代的代表性材料。面对全国多地建立石墨烯园区的竞争态势,无锡石墨烯产业发展示范区正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凸显产业化应用特色,以要素集聚提升创新发展水平,以技术进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产业集群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让有“新材料之王”之称的石墨烯在这里燃起无限的“烯”望!

责任编辑:赵扬波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