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
发布时间:2016-05-05     稿件来源:《群众》     作者:王永贵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全球治理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治国理政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创性延伸,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重要的参与者和践行者,必将对我国以及世界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打造命运共同体

当今全球治理体系是由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是以西方国家的价值理念为基础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缺乏应有的话语权,导致全球化的发展出现不平等、不均衡的局面。当前,全球性挑战日益凸显,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拉大,恐怖主义、地区动荡等影响国际安全威胁因素日趋多样,生态危机等人类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更加突出。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明显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于历史转折点上。在此背景下,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仅是实现中国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公平公正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

构建全球治理体系,首先需要向世界提供崭新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全球治理规则体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中国与全球化深入融合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国的国家治理理念和全球治理理念重塑的过程。中国要更全面、更深入、更有力地参与到全球治理过程中,需要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理念。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重要场合多次阐释关于“命运共同体”的思想。2013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向世界传递了对全球治理走向的中国判断:“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5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系统阐述了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形成了“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命运共同体”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客观现实出发,为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价值基础,是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崭新理念。“命运共同体”将世界各国、各组织的共同利益作为出发点,注重维护各国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的平等发展机会和平等发展权利,为地球上不同肤色的70亿人口共享发展成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体现了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同和积极回应。

全球治理的新思想:创新治理体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由被动性加入全球化到开始主动性地参与全球化战略布局,由全球治理的边缘到逐渐走进全球治理的中心。在深刻把握全球化时代变局的基础上,为了建设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高效的全球治理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全球治理体制的重要思想。

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切实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特别是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并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秉承共商、共享、共建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中国和亚洲共同主导的全新全球化格局。

在全球互联网治理领域,提出了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方案,即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等四项原则,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等五点主张,贡献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中国智慧”。

在国际关系领域,要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维护和巩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阐述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避免使中美等大国之间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坚持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推动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

在全球公共危机治理领域,要推动建设和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周边区域合作,加强国际社会应对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的能力。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方案,探索人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

全球治理的价值旨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审时度势,努力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这阐明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价值指向。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是为了称霸全球,而是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福祉,进而实现全球的共同发展。这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全球治理”理念有着本质性区别。西方国家“全球治理”完全是以“西方中心论”为出发点,其他国家都是为西方国家服务的。他们大肆宣扬“普世价值体系”,与全球化的可持续性发展背道而驰。

习近平总书记全球治理思想与中国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中国梦与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是相连的,也是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梦想相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方面离不开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全球治理在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积极推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各国政府、企业的多方合作、合力共赢,需要国际社会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协商共进,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积极参与、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全球治理思想以放眼全球、胸怀世界的宽广视野,力求通过完善全球治理结构,与世界各国建立起更加紧密友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切和诉求,是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美好梦想的高度契合。

(作者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心教授。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要求研究”(15ZDA002)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