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通民安社区最美家庭故事会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江苏省妇联纵横联动寻找“最美家庭”,精心打造“最美家庭讲好家训”万场巡讲活动品牌,产生广泛影响,中央领导批示指出,“最美家庭讲好家训是一种群众讲价值观的好形式,可以总结推广。”中宣部、全国妇联在江苏召开“最美家庭讲好家训”巡讲经验交流会,专题推广将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到家庭的江苏经验。
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社会问题大量涌现。省妇联专项调研显示江苏文明家庭建设存在着四大难题:一是传统婚恋观受到冲击。物质型婚恋观呈蔓延趋势,在25岁以下的被调查者中,有44.7%的女性对婚恋节目中的“宝马女”、“拜金女”、“豪宅女”持认同态度;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对于婚外恋持宽容态度。二是两性家庭地位不平等。“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和传统性别文化对家庭的影响依然存在。家务劳动主要由女方承担;女性承担子女家庭教育主要责任的占86.4%;有36.6%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三是家庭教育缺乏专业指导。家庭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途径较少,有机会参加“科学家教进万家”等家教知识讲座的只占11.2%。四是文明家庭建设总体力度不够。家庭文明建设创建工作协调组织作用发挥不足,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文明家庭测评体系缺乏,不能对创建活动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工作载体吸引力不足,还存在着群众知晓率不高、群众参与度不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2015年,省委省政府发出了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动员令,以“七大行动”为抓手,“爱、敬、诚、善”为着力点,推动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结构变化和功能变迁是影响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内容,需要在家庭这所学校得到灌输和强化。江苏省妇联围绕工作大局和人民群众的道德关切,深入推进寻找“最美家庭”,探索开展“最美家庭”万场巡讲,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具体化、生活化的创新载体,推动家庭文明建设落地生根,为新江苏建设提供丰厚的道德滋养。
勾画“最美愿景”。站在党和事业所需、群众所盼的结合点上,省妇联与多部门联合开展全省家庭建设状况调研,研究做好家庭文明建设的思路举措,推动将文明家庭建设纳入《构筑道德风尚高地行动方案(2016-2020年)》,与省委宣传部等八部门联合制定《江苏省关于加强新时期家庭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家风正、家教好和家庭幸福指数高”的江苏家庭建设总目标,以做好家庭文明、家庭服务和家庭教育三块工作为驱动,以寻找“最美家庭”、“最美家庭讲好家训”万场巡讲为主载体,着力提升家庭文明建设水平,使千万家庭成为江苏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重要基点。
寻找“最美家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在家庭,关键在调动群众积极性,让群众唱主角。在工作中,立足“妇女儿童之家”寻找“最美”。省委宣传部、省妇联连续两年联合下发通知,在全省2万多个“妇女儿童之家”开展“五个一”,即:建立一个活动宣传栏、设立一个光荣榜、举办一次谈好家训活动、开展一次晒家庭幸福活动、组织一次讲最美家庭故事活动。两年来,参与活动的家庭超过400万户,设立“最美家庭”光荣榜3.7万多个。依托新闻媒体发现“最美”。在新华网、中江网开辟专题网页,江苏卫视三个栏目组深度采访报道江苏最美家庭事迹,与江苏音乐台联合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在群众中引起巨大反响。引导广大家庭推荐“最美”。开展“千名妇联干部进千村”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深入群众宣传走访,向全省家庭发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最美家庭”的倡议,设计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家庭参与。截至2015年底,江苏涌现出各级“最美家庭”11.7万多户。
培树“最美典型”。省妇联审时度势调整工作思路,在文明家庭创建力量上,由妇联为主向联动多部门力量共同推进转变;在典型培塑路径上,由各级妇联“报送”为主向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海选”转变;在挖掘典型内涵上,由注重推出“高大上”典型向深入挖掘可亲可学“身边人”转变;在典型宣传方式上,由传统媒体宣传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传播转变。做到典型选树让群众参与,典型宣传让群众做主角,变“要我做”为“一起做”,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在参与中感受、学习、传播最美精神。
传播“最美家训”。一个好的故事,胜过一千遍说教。“最美家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引领者、示范者,他们的故事生动诠释着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是宝贵的宣传资源和教育资源。省妇联部署启动了“最美家庭讲好家训”万场巡讲工作,各省辖市积极响应,明确千场巡讲的工作目标、成立巡讲工作小组、建立巡讲师资库、突出全媒体造势和纵横联手推进。各地探索创新,分众化实施。其中,既有专家学者组成的,通过讲坛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宣讲的“正规军”,也有由基层群众组成的,通过文艺演出、兴趣小组等形式宣讲的“小分队”。全省组建1800多个家训故事巡讲团,走进学校、机关、军营、矿井,以及监狱和戒毒所等特殊场所,宣讲好家训故事。坚持多形式呈现。巡讲中既有“最美家庭”讲述好家风好家训,又有巾帼志愿者表演文艺节目;既有基层干部点评寻找过程,又有观众发表感言感悟,更有爱心人士结对帮扶“最美家庭”,送温暖、解难题、献爱心。截至2015年底,全省“最美家庭讲好家训”巡讲活动开展11700多场,受众达1000多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家庭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越来越多的好家训由“抽象”化为“具体”,形成了千万家庭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局面。
辐射“最美精神”。坚持抓拓展、广覆盖、可持续、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将“最美家庭讲好家训”系列活动向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不断扩大覆盖人群,将万场巡讲活动向网络扩散,网上网下共同传播,线上线下彼此互动,延伸到广大网民和手机用户,特别是网上活跃度高的年轻家庭、知识家庭,让更多的80后、90后家庭参与进来。主流媒体普遍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设专题专栏,运用报道、评论、图片、互动等形式,大力宣传最美故事及蕴藏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评论吸引了大批受众。持续打造巡讲载体,全省成立“最美家庭讲好家训”志愿队伍1500多支,建立“最美家庭工作室”280多个,建立“名人家训馆”、社区家风家训主题公园等各类家风家训教育基地157个,工作网络初步形成。努力完善巡讲机制,省妇联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建立组织、宣传和社会运作机制,编辑出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读本》、《与“最美”同行的日子》等通俗读物,打造一批巡讲示范项目等,深入推进万场巡讲工作的创新开展。□
(作者系省妇联主席)
责任编辑:刘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