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中,“绿色”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正确树立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成为我国新一轮环保工作的新要求。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关键所在。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给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宜兴环科园按照国际化发展思路,有条不紊地推进合作、引进、研发、转型四项工作,为加速宜兴环科园的国际化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持国际合作,积累竞争优势
宜兴环科园认真总结和吸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在产学研方面与国际先进国家、地区、院校及企业谋求合作的同时,还根据未来环保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将产业已有优势和未来趋势相结合,制定出“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十年深度国际化合作的推进目标。
宜兴环科园联合国内外知名重点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有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也有中科院等国字号科研院所,还有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莫斯科大学(俄罗斯)等国际知名大学。企业方面,与德国琥珀,日本日产,韩国大邱环境工团、斗山重工、恩贝康思、LG集团等世界知名环保企业进行合作。这些合作按照研发时间表和产业合作备忘录等相关计划,将在2016年及以后的三年时间里,促成一批先进的环保研究成果陆续面世,同时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环保产品投入市场。
此外,宜兴环科园在与中日、中韩、中柬、中非、“上合组织”各参与国之间的合作中,也不断找到新的合作契机,探索出新的研发模式。环科园还曾代表国家开展中韩、中新、中美、中以四个国际间环保产业的合作项目。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迅速发展和变革的世界环保技术领域前沿,不能因为现在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和较为领先的市场份额,就盲目乐观,以至失去持续创新的动力。世界各国对环保科技的投入、换代技术和替代能源的研发推广,始终保持着巨大的热情。在信息与网络将世界不断连通的今天,技术转化为产业的效率不断提升。所以,我们要牢牢把握产业前端的优势以及后续的量能,凭借这一东风,顺势迈进国际竞争的大舞台。
坚持科技创新,打造“中国环保第一园”
虽然宜兴环科园在国内水环保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但尚不具备环保产业的全局优势。今天的宜兴环科园,仍在加紧建设全国第一个涵盖水、声、气、固、土、仪全领域的环保产业高地。环科园在迈向国际化的道路上,需要与更多有着深厚知识和技术积累的国内外院校机构,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合作。这样才能更迅速有效地转化研究成果,并运用到环保行业的产能升级与普及推广上。这不仅是简单的强强联合,更重要的是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和更加多样化的创新机制,以联盟的方式突破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壁垒。
近年来,国家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11个“国家级”平台相继落户宜兴环科园。同时园区还与芬兰、荷兰等10个国家建成了国家级清洁技术对接中心。宜兴环科园还和芬兰拉赫蒂商务科学园、韩国仁川科技园、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等组织结为友好园区,加入了欧洲商业与创新中心联盟(EBN)、国际清洁技术网络(ICN)等创新组织。这些合作基础的不断夯实,使得环科园在东盟、亚太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找到互相学习的盟友和对手。在不断的合作中,外界对我们的产学研实力、多元化合作模式的探索,以及在开放中求发展的决心,都给予了尊重和肯定。
立志于成为“中国环保第一园”的宜兴环科园,在历年逐渐稳固积累的合作中,也不断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环保产业高端人才、研究团队、高校院所,成为宜兴本土环保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其中,凌志环保、江华集团分别与美国PARC研究中心、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联合成立了创新研究院。2015年,宜兴环科园共参加国际著名环保展会及多国交流三十余次。我们正携手园内企业逐步介入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环保科研活动和调查工作,迅速高效地展开国际化商务合作。
坚持模式创新,开辟国际化新航路
“环境医院”和金融支持模式的实施,为园区“十二五”期间在国内取得领先优势提供了不竭动力和续航支撑。而园区要迈向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竞争与合作,仍然需要借助这一模式。在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开展合作之前,我园特别针对境外项目的“环境医院”治理模式的输出和环保金融支持的境外顺利开展,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和准备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也是我园能够成为“国家级环保事业交流代言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宜兴环科园在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模式创新,在国内外市场上广泛开展竞争与合作,并形成了今天环科园的优势。而要继续保持这种优势,就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模式探索、模式创新,通过以点带面,在各个区域内,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发展更多的合作伙伴,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缔造更为稳固的合作机制。
十年前,我们与世界环保产业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全是技术上的差距,更多的是理念上的差距。五年前,园区与亚洲以外的合作机构相比,仍然存在着发展战略和研发策略等方面的差距,制约着我们进一步加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更新理念、创新模式,更快地赶上去。这五年间,我们通过国际合作不断缩小了其中的差距,很多国外的机构和公司,也领略到中国环保产业的先进水平。如今,宜兴环科园在软件和硬件上都为“走出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引进技术、人才,加强科研创新,到倾力打造的“环境医院”,再到“部省合作计划”,国家部委和省市各级政府提供资源支持,形成了独有的商业运作模式和金融支持模式,为环科园插上了冲出亚洲遨游世界的翅膀。我们希望,未来走向世界的宜兴环科园不仅是国内环保行业的先锋,还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拥有国际先进的技术核心,掌握国际市场的变化趋势。□
(作者系中共宜兴市委常委、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尤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