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共产党人风采

发布时间:2016-07-05     稿件来源:《群众》     作者:方升佐 张卫东 张建强 朱泽章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本刊特约请张建强、朱泽章等4位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就“彰显共产党人风采”这一主题,结合个人经历和工作实践,畅谈自己的体会与经验。

 

为党旗争辉

方升佐

 

方升佐.jpg

 

我是一名60后的人民教师,1988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党委书记,“国家林业局杨树工程中心”副主任。身为一个“双肩挑”的党员,本人在自己的岗位上知行结合,以“做”为主,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身体力行。我认为,践行党中央所要求的“两学一做”,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最基本的,教师要有“讲”功,党员要有“做”功。入党19年来,我注重说到做到、身体力行,坚持为“三农”搞科研,为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走南闯北,足迹遍布多个省份。在2000-2009年间,国家林业局委派南京林业大学作为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科技支撑单位,身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我带领相关科技人员接受了组织上交给的科技支援贵州重任,成功地把科技成果带到该省的普定县和黎平县,在喀斯特地貌上恢复植被,为实现“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梦贡献了我们的力量。作为一名杨树栽培专家,我还致力于杨树人工林栽培新模式和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足迹遍及江苏、安徽、山东、湖南等省。我主持的“杨树人工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具体实施这个项目过程中,我和我的同事们做到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使之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仅在2006-2008年间,此成果就在面上累计推广了250万亩之多,为我国南方地区和江苏杨树产业化的推进和提升作出了较大贡献。

尽职尽责。身为大学的党员教师和学院领导,不仅需要具有献身的科学精神和优良的作风,更应有为人师表、学高为范的精神财富。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一直以此为信条,不仅这样自许,也这样自强。这些年,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973”课题及国家科技支撑研究等项目2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迄今,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杨树定向培育》等著作7部,获得专利5件,制定技术标准4项。2009年所领衔的团队获“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011年所指导的博士论文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不胜荣光。我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三农以及领导工作上所做的努力,得到了组织上的充分肯定。这些年来,党和政府给了我很多。自2005年始,我被评为“江苏省20佳科技富民标兵”,2006年又获评“全国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还被续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与此同时,由我担任书记的林学院党委最近几年多次被评为南林大先进基层党组织,林学院也连年成为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

(作者系2016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学院党委书记)

 

 

用坚强的党性做好党务工作

张卫东

 

张卫东.jpg

 

24年前我加入中国共产党,17年前我来到市委组织部工作至今,8年前我开始分管基层党建工作。回顾这些年来走过的路,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三点认知。

党务工作不是一般事务,需要坚如磐石的党性来支撑。一个人形象怎么样,支点有很多,比如学历能力、资历资格,但最强的支点还是党性,特别是对于党务工作者而言,党性不强,就不可能热爱、喜爱、钟爱自己的事业,也就不可能为了事业无怨无悔地付出、奉献,甚至是牺牲。记得有一次,由于长期加班熬夜,导致突发胸膜炎、胸腔积水,医生强烈建议我休息3个月,并且叮嘱今后不要熬夜、不得疲劳。医生的话我都懂,但我想到,党员在关键时候就要豁得出,现在工作正是要紧要忙的时候,这个时候撤出,不仅意味着失去了一次参与的机会,更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在住院治疗4天,病情略有好转后,我立即赶回班上,一边忍住病痛,一边坚持工作。

党务工作不是普通任务,需要久久为功的责任来担当。基层党建工作是细活,急不得,又等不起,特别是面对全市基层党建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需要强烈的担当意识,做到不负前任、干好己任、无愧后任。这些年,市委多次采纳我的建言献策,相继出台了《村居党组织书记“双重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基层党建责任落实年”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无一不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基层基础的,出台得不仅及时,也更加管用、好用,全市农村基层党建正向着“经得起看、经得起问、经得起查”迈进,村居党组织书记的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农村基层上访批次、人次连续多年保持全省最低。同时,由我牵头探索的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快速回应群众“不满意”等多个做法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肯定,主导推进的“支部+电商”党建富民模式在全省推广,全国先后有10多个省、800多人次来宿培训或考察学习。20159月,省委罗志军书记莅宿调研期间,就基层组织建设指出,“宿迁发展面貌改变还是很大的,但最大的改变还是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出来了”。

党务工作不是日常公务,需要长严不松的律己来保障。党务干部,对自己要求必须严格,要能经得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仔细端详,否则不仅背后会被人指指戳戳,更会影响党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分管基层党建以来,我几乎跑遍了全市每一个村居,一半以上的村居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官都能喊出名字。可在亲属眼中,我又是个“无情”的人:兄弟姐妹六人,其他五人不是下岗自谋职业,就是外出务工。我的弟弟从部队转业回来,满心渴望能够得到照顾安排,却因为我的坚持,最后弟弟被安置到一个效益不好的企业。当时,弟弟气得没去企业报到,而是买个电视机、卡拉OK等设备在广场给人点歌赚钱。我的妻弟是1996年建市之初第一批调入市公安局的干警,多年来从没有为其晋升打过招呼,甚至有人怀疑是否有这层亲戚关系。

毛泽东同志说过,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些教导始终在我耳边、心中萦绕。对于党务干部这一身份,我认为,职务上有到顶意识,思想上就不会患得患失;工作上有无界意识,就会有永不满足的追求。过去17年,韶华飞逝,我将最好的时光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党务工作;如今,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我更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向着高标准继续奋进。

(作者系2016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宿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

 

 

在弘扬沙家浜精神中抓发展

张建强

 

张建强.jpg

 

沙家浜镇是全国重点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作为这个镇的党委书记,我坚持以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全面工作,把中央精神和省、市委要求落实到各项建设全过程,为发展凝聚了合力、激发了动力、增强了活力。

用“红色经典”传承沙家浜精神,为“鱼水深情”注入时代内涵。沙家浜镇是革命老区,有着得天独厚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近年来,我们依托红色景区,传承红色经典,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党性党史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等为一体的“阵地群”,推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拧紧党群情感纽带。同时,赋予“鱼水深情”以新的时代内涵,传承延续“爱党拥党”,高度重视“管党治党”。多年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一如既往、一心一意、一以贯之抓好党建工作,制定落实党委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和班子成员任务清单,深化“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把沙家浜镇建成常熟市党建高地。镇党委先后荣获省、苏州市“创先争优、科学发展争一流先进基层党组织”、苏州市“先锋镇”和常熟市“党建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我个人也获得苏州市现代农业建设重大贡献奖和苏州市人民政府二等功等荣誉。

揪“牛鼻子”深耕党建责任田,为“新农村”夯实基层基础。近年来,我紧盯农村组织建设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抓源头抓基础、抓规范抓落实,推动农村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抓组建,开展“新农”党建试点工作,实行“组织+产业园+党建联盟”运行模式,打造“共谱红色渔光曲”品牌。强功能,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打造“法治责任区”、“法治课堂”,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财力,建立沙家浜村级联合置业平台,探索“资本运作、持股经营”的发展方式,全镇村级财力平均增长达8%以上。强队伍,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推进村级班子“梯队培优育才”计划,开展年轻干部双挂双培活动,着力打造一支善抓改革、善谋发展、善带民富的村干部队伍。促服务,创办“春来月谈”,推动村干部走进农户家中,实现党员干部服务群众“零距离”。

以“党建引领”推动全面发展,让“强富美高”成为亮丽名片。沙家浜曾经是江南抗日的最前沿,如今更应争做改革发展的“排头兵”。为此,我一手抓党建、一手抓发展,以政治优势构筑跨越发展新优势,全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坚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重点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抱团发展,强化区镇联动,深挖产业潜能,2015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14.66亿元、开票销售收入217.23亿元,比“十二五”初分别增长74%85%。打造旅游品牌特色,建设具有全国辐射力和区域影响力的多功能旅游观光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的龙头地位不断巩固,2015年接待游客221.6万人次,实现自营收入超1.2亿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引进立体高产高效养殖模式,推动养殖业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全镇养殖业亩均产出超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连续五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积极发展社会民生文化事业,全镇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9%,建成2万平方米的沙家浜文化体育公园,每年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50次以上,2015年荣获“全国文明镇”称号。

沙家浜历经抗日战争烽火洗礼,涌现了无数“阿庆嫂”式的人物,唱响了一曲军民鱼水情的赞歌,诞生了闻名全国的京剧《沙家浜》。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新形势下,我们镇党委带领4万沙家浜人民在常熟东南隅这片65平方公里的英雄土地上,扬己所长,再造优势,又开创了经济建设领先、文化建设领军、社会建设领跑的崭新局面,目前正以区域最小的面积和最少的人口勇立潮头,稳步站在区域乡镇板块的前列。

(作者系2016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常熟市沙家浜镇党委书记)

 

 

把医者仁心与党员责任统一起来

朱泽章

 

朱泽章.jpg

 

作为南京鼓楼医院的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参加工作18年来,我满怀对党和人民的一腔热忱、对医疗事业的孜孜以求和对医学工作的无限热爱,以及对社会对服务对象的庄严责任,一以贯之,竭智尽力,全身心地履行一名基层党员的使命与职责。

以天职为本。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心系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不断丰富医学专业知识储备、提高诊疗技能,在临床第一线的工作中为大量患者解除了病痛。定期参加各类义诊活动,为患者答疑解惑、诊断病情并提供治疗意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对边远贫困山区、困难家庭的脊柱侧弯患者提供免费治疗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在2008年四川地震期间,我主动申请前往北川地震灾区救援,作为全国最早到达灾区第一线的地方医疗队成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即将倒塌的危楼中奋力抢救受伤群众,挽救了大量灾区人民的生命。可以自豪地说,这么多年,党员医生的天职已经融入自己的血液中、体现在一以贯之的从业行为上。

以患者为友。我是一个特别在乎患者和家属看法的人。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把每一位患者当成朋友。手机每天24小时随时接听,一个月的通话时间超过2000分钟。语言是医生的第一件武器,也是我的第一张处方。平时,门诊的诊室里,我总是尽量少喝水,把有限的时间都用在患者身上。看片子、解释、触诊,又尽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去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外科医生工作虽然繁忙,但我整天乐于泡在病房和手术室,很少休息,有时还不惜牺牲个人生活,把时间和精力交给病人、用于病人,让每一个病人及其家属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民医生对他们的用心、真情和温暖。

以科研为基。使中国的医学跟上世界的脚步,让广大患者能得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是我从学医之日起就追求的目标。2008年,我有幸获得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交流半年,2009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创伤与矫形骨科学系临床副顾问医生一年,并积极组织、主办和参加本学科国际会议,加强对本学科国际最新科技前沿动态的理解和把握,所撰写论文先后在加拿大、捷克、美国、日本、比利时、英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举行的国际性脊柱外科学术会议上交流。除了在医学上的不懈以求,对年轻同志的培养我也不遗余力。作为过来人,我深深地了解年轻医生的困惑和苦恼。在工作和教学中,我尽心尽力传帮带;在生活中,我也想方设法给予他们关怀。从事脊柱外科工作18年,我培养出博士5人,硕士10人。最令我欣慰的是,他们均在临床及科研一线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以原创为荣。平凡的医务工作,同样离不开创新。我坚持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融合,先后主持了脊髓空洞伴发脊柱畸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及继发于Chiari畸形的脊柱侧凸病因学研究等11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建设了一支具有很强科研攻关能力的学术梯队。我带领团队刻苦钻研,积极开展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始终保持在医疗技术发展的最前沿,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和好评。近年来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其中SCI论文41篇,被同行广为关注;参编参译专著7部,对脊柱外科专业教育和知识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荣获首届十佳中青年骨科医师等称号。20164月,又新获省医学科学奖一等奖。

18年来,我用双手重塑了一个个患者的脊柱线条;今后,更要以“两学一做”的自觉行动,继续书写自己践行党员使命与责任的新篇章。

(作者系2016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南京鼓楼医院骨科副主任)

责任编辑:汤建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