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需要“墩苗”,让他们到条件艰苦、矛盾尖锐的基层历练。习近平同志多次用“墩墩苗”来比喻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从这一意义上讲,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基层环境艰苦、矛盾复杂的环境中去,越要到乡村、信访、企业、招商的第一线去锤炼党性、改进作风、增长才干。
把年轻干部投入第一线,不仅为了锻炼摔打,更因为他们充满激情,敢闯敢干,符合一线工作的需要。让他们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摸爬滚打,这是对他们的关爱与信任。在呵护年轻干部成长的过程中,既要让他们经受住基层一线的“淬火”,也要给他们甩开膀子干的勇气和支持,为“墩墩苗”提供相对适宜的环境。
在地方尤其是基层一线,能接触到具体的问题,特别是要直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年轻干部只有把学识和见识结合起来,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冲劲,勇于担当,不断历练,才能把工作做得更沉稳。当前,年轻干部要学会从普通群众中汲取营养、智慧,努力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在一线体会老百姓的甘苦,从当下农村的发展与变化中感受田间地头、车间码头、老百姓炕头的冷暖。
年轻干部还需多留“泥土香”,亲民不忘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不沾泥土香,不是好干部。基层是一切工作的依托,也是获取经验、汲取智慧的广阔平台。回顾历史,党的成立在基层,兴旺在基层,胜利靠的是基层百姓。党的历史上每一位富有治国理政才能的领导者,都有在基层学习成长的经历。可以说,年轻干部必须走好“群众路线”,绝不能脱离基层。这就要求年轻干部们思想上不忘本,时刻牵挂群众的冷暖,关心群众的疾苦,多向群众学习,只有先当学生,才能后当先生。
行动上不务虚,多走基层的田间小道,多到百姓的庭院、农舍,多沾泥土香,是年轻干部的必修课。唯有如此,年轻干部才能不断成熟、成长,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作者系盱眙县鲍集镇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金浩昊